结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717 日期:2025-09-0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16例结肠造口术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造口术后有4例发生感染、回缩、脱垂、坏死、狭窄、造口旁疝等并发症,对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早期发现,综合分析,正确手术,科学处理,是减少或防治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率重要手段。

【关键词】 结肠造口 并发症 原因

  结肠造口在治疗低位直肠癌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后的永久性人工肛门,至今依然是一种经典的直肠癌根治术式,其治愈率较高。但是,此手术切除范围广、损伤大,患者术后需终身使用人工肛门袋,手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随着肛肠外科手术技能和条件的提高,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是临床工作中仍然可以见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于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在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普外科学习期间开展Miles手术16例,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防治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15例为门诊收治住院的直肠癌患者,1例为外院行Miles手术后1月余,出现不适就诊。男性12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2.6岁,发生各种并发症4例,其余病例均治愈出院。

  1.2 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2.1 造口周围感染 本组中2例出现造口周围感染,究其原因是合并有糖尿病、贫血,身体抵抗力低,加之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不当,排泄物污染和造口器的刺激引发起感染。给予抗感染,内科糖尿病治疗和纠正贫血,同时指导造口器勤洗、勤换,涂抹氧化锌软膏等皮肤保护剂后感染控制,治愈出院。

  1.2.2 造口粘膜坏死 本组中1例出现造口黏膜坏死,究其原因是在手术中缝扎残端结肠边缘动脉或造瘘口太紧所致,检查见坏死位置表浅、局限,不影响造口收缩排便,经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放置引流,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治愈。

  1.2.3 造口回缩 本组中发生1例,其原因主要是患者过于肥胖, 肥胖的腹壁对腹壁外肠管产生牵拉张力所致,观察5~7天, 回缩加重,经再次肠道准备,行第二次手术,治愈出院.

  1.2.4 造口旁疝 本组1例,术后5天发生造口旁疝,在给以回缩肠曲后在肛袋内侧加棉垫用腰带加压10天,体征消除,治愈。

  1.2.5 造口狭窄 为外院行Miles手术后二个月不适就诊者,其造口合并感染后引起的造口狭窄,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定期扩肛3月,随访效果良好。

  2 结果
  
  对发生不同程度、类型的4例并发症,根据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进行物理、药物、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效果都很好。

  3 讨论
  
  采用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肛肠外科手术中是非常经典的术式,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从以下6个方面综合考虑、防治,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时间有一定帮助:(1)术前应加强合并疾病的防治,如:糖尿病、贫血、结核等病症的治疗,纠正水盐电解质平衡,减少造口感染并发症发生基础因素,同时从患者的病史,判断体重变化、饮食、胃肠吸收功能、工作性质等,进行相应的营养评估,做好营养评价并予以纠正,也是防治并发症的必要考虑;(2)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包括口服抗菌素和肠道灌洗,术前2至3日进流质饮食,术前1日清洁灌肠,静脉使用广普抗生素等,减少(轻)手术操纵的程序和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3)手术切口的选择,可将过去的左腹切口改为右旁正中切口,可以减少造瘘口对伤口的污染,且不影响手术的操作[1];(4)熟练掌握解剖结构,手术轻柔,判断清楚,选材正确,如:采用横切口造口,切断腹壁肌过去多或切断后未行修补、造口处切口过大,肠管与腹壁肌存在较大空隙、造口肠段和腹直肌鞘与腹前壁选用了可吸收缝合线固定、袢式造口时拖出的肠袢未使用支撑杆固定或固定时间太短等都可能发生造口脱垂或造口旁疝;结肠系膜较短、术中未能很好保护系膜血管、造口肠段血供不充分,肠管血管受压,腹壁切口过小(一般以2cm~5cm为宜)致造口部血供较差,易发生造口回缩或粘膜坏死;(5)造口Ⅰ期粘膜外翻缝合[2],避免延期开放造口弊端,如残端回缩、坏死、狭窄、造口肠管过长,视情行Ⅱ期切除手术;(6)为增强患者恢复生活的自信心,提高治疗康复效果,应给以积极的心理健康咨询,包括与患者亲近的人,集体性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好造口的护理和患者的饮食起居,是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又一重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尹伯约.直肠癌手术中自己的独特经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175~178.

  [2] 刘学东,杨 翔.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期开放法的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7,(12):294~295.

上一篇:腹部包块的临床诊断
下一篇:返回列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