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损伤的MSCT诊断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474 日期:2025-09-06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杨清 张连山 蒋代彬 杜涛明 杨红玲

【摘要】 目的 讨论MSCT在胸部外伤时肋软骨损伤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了20例肋软骨损伤的病例,在MSCT机上经过MPR、MIP、SSD及VR等后处理技术重组。 结果 经过上述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运用,20例肋软骨损伤的病例均得到了准确的诊断。 结论 MSCT的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运用对于肋软骨损伤的诊断相当准确,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与胸部普通X线及常规CT轴位扫描相比,显著提高了诊断水平。

【关键词】 图象处理;体层摄影术;软骨;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sticartilage trauma in the chest trauma on multislice CT(MSCT). Methods 20 patients with costicartilage trauma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sized. A number of post-processing of images were done with MPR, MIP, SSD?VR method on the multislice CT. Results After these various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joint use, 10 cases of costicartilage trauma in both cases were accurately diagnosied. Conclusion On the MSCT these various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joint use can make quite accurate diagnosis of costicartilage injury,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iagnosis compared with chest plain flim and axial CT images.

  [Key words] image processing; tomography; costicartilage;trauma

  肋软骨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在胸部外伤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在前胸壁钝性损伤的病人中常见。但是,由于肋软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位置,肋软骨损伤常常在胸部X线片及胸部常规CT检查容易漏诊。MSCT由于其扫描时间短,扫描层厚薄,覆盖范围广,能在短暂的数秒钟扫完整个胸部,能够利用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提高对肋软骨损伤的诊断水平[1~3]。我们总结了我院2005.11~2008.5中的20例肋软骨损伤的病例的MSCT诊断体会,意在讨论MSCT后处理技术对肋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7岁。20例患者中可见32处肋软骨损伤,同时可见41处肋骨骨折,所有病例均有胸部外伤史.我们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先行常规胸部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胸廓入口至膈下肋骨,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380mA,层厚10mm,层距10mm,将原始图象采用标准算法进行薄层重建,利用MSCT后处理软件中的多平面重组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对图象进行后处理。由本科室2名以上有经验的诊断医生对图象进行观察,最后作出诊断。

  结  果

  20例病人中共发现32处肋软骨损伤,同时可见41处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液气胸、皮下气肿及肝脏挫裂伤。肋软骨损伤可表现为稍高密度的肋软骨横形或斜形的断裂呈线样低密度影(如图1~3),也可表现为稍高密度的肋软骨上下错位(如图4~6),还可以表现为肋软骨的钙化中断伴不同程度错位(如图7~8)。其中第3-7肋软骨损伤有26处,第8-10肋软骨损伤有6处,在图象处理过程中发现SSD及VR中有3例显示的肋软骨损伤数目不全或无法显示。但是在SSD及VR中显示不全或无法显示的骨折病例中,结果MPR及MIP明确显示了肋软骨损伤的形态、位置及数目。

  讨  论

  1.肋软骨的解剖基础及正常表现 肋软骨是一种透明软骨。第1-7对连接肋骨与胸骨,第8-10对肋软骨以纤维结缔组织与上位肋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软骨游离于腹壁肌肉中,它们参与胸廓构成,在MSCT图象上,肋软骨密度介于肋骨与胸壁软组织之间,CT值约70~150HU。另外,肋软骨钙化常沿肋软骨边缘呈斑点状、条状、舌状及片状钙化。通常认为肋软骨的钙化是第1肋软骨先出现,然后从下部肋软骨起向上依次钙化。

  2.MSCT在肋软骨损伤成像中的优势 由于肋软骨在X线胸片上不显影,因此X线平片无法发现肋软骨损伤,常规胸部CT扫描与X线平片比较,能够检出部分肋软骨损伤,但是,由于常规胸部CT扫描无法薄层重组及无法准确定位[4]。而MSCT采用多排探测器技术,使其在Z轴方向上同时获得容积数据,消除了后处理图象中的部分容积效应和阶梯状伪影。由于其具有超高速球管旋转时间(GE Light-speed 16层CT为0.5s),能够大范围薄层容积扫描,并可行最薄0.625mm无间隔重建,重组出的三维立体图象极为清晰逼真。由于扫描时间短,不仅明显减少了呼吸运动伪影,同样大大提高了肋软骨损伤的检出率。

  3.肋软骨损伤的MSCT诊断价值 16层MS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数据采集后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然后进行各种重组工作。在肋软骨损伤中常用的后处理技术主要有[5~9]:(1)MPR操作简单省时,是常用的重组方法,可更全面地显示肋软骨损伤的断面信息,包括肋软骨损伤的走行与移位,对发现轻微及不全肋软骨损伤很有帮助。(2)SSD是将容积扫描断面数据按表面数学模式进行计算处理,将超过预设CT值的相邻像素连接而重组成明暗区别的影像,可做任意轴向和角度旋转,对有重叠、移位的肋软骨损伤显示效果好,病变显示直观、逼真、立体感强,但是对轻微、无明显移位的肋软骨损伤效果稍差。这是因为SSD容积资料丢失较多,细节显示不够。因阈值选择不当也会导致假阳性或阴性。(3)MIP是指对沿视角投影轨迹上的容积数据中的最大密度进行编码和图象重组,可真实反映密度变化,对比度高,图象看起来类似X线平片,由于具有任意角度旋转的特性和可切割去除兴趣区外重叠部分的功能,较平片更方便显示某一特定兴趣区。对肋软骨损伤的显示效果好。(4)VR是使假定的投射线从给定的角度上穿过扫描容积,并将扫描扫描容积全部像素总和的投影以不同灰阶的形式显示,对不同结构的色彩编码和使用不同的透亮度,可同时显示表浅或深在的结构的影像,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感。VR中透明法对轻微及无明显移位肋软骨损伤的显示效果好。因此MIP、MPR结合VR技术,可显著提高肋软骨损伤的检出率,推荐应作为肋软骨损伤三维重组的常规方法[2]。

  总之,对于肋软骨损伤的影像学检查,MSCT三维成像优于胸部普通X线及常规CT轴位扫描,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有明显优势,MIP、MPR、VR及SSD等多种重组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肋软骨损伤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Rivas LA Fishman JE,Munera F,et al.Multislice CT in Thoracic Trauma[J].Radiol Clin North Am,2003,41(3):599-616.

2. 向子云,罗良平,韦日宇,等.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及在诊断肋软骨损伤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1285-1288.

3. 蔡成仕,赵瑞华,刘长春,等.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8,01:72-74.

4. 孔江明,郑勇,历位明.成人肋软骨骨折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1):1014-1016.

5. 谭四平,沈比先,高德宏,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7,2:45-46.

6. 李云卿,高光峰,刘连杰,等.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对比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05,3:25-27.

7. 陈明祥,凌俊,陈娟.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43-44.

8. 龚洪翰,蒋海清,韩萍,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临床应用[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2004,15-26.

9. 唐秉航,多层螺旋CT原理和临床应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9,18-2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