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疫病;银翘散
自2009年3月起,发端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情迅速向各国蔓延,已覆盖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1]指出妊娠期妇女是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截至2010年1月2日,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病例120 940例,死亡病例659例,其中孕妇占死亡病例的18.9%。因此,对于妊娠期甲流患者应尽快进行有效干预、积极治疗,降低其死亡率。但目前临床应用的多数抗病毒药物因其毒副作用而为妊娠慎用或禁用。为此,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本院自2009年9月1日起迄今收治的确诊为甲流的12例妊娠患者,给以口服银翘散加减方为主的中医方案治疗,全部治愈,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年龄23~31岁,妊娠5个月1例,6个月3例,7个月5例,8个月3例。体温37.5~38 ℃ 1例,38.1~38.5 ℃ 5例,38.6~39 ℃ 5例,39 ℃以上1例,所有患者肺部听诊无异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偏高者2例,正常者2例,偏低者8例;淋巴细胞偏高者3例,偏低者7例,正常者2例。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咽痛、流涕、流泪、咳嗽、咯黄痰、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病程最长6 d,最短2 d。
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1]诊断标准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查结果由山东省泰安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报告,均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咽拭子标本。
3 治疗方法
以银翘散加减方疏风清热、利咽宣肺。基本方:金银花12 g,连翘12 g,淡竹叶12 g,荆芥穗(后下)12 g,牛蒡子12 g,淡豆豉12 g,薄荷(后下)10 g,芦根12 g,桔梗9 g,黄芩12 g,生甘草5 g。加减:咽痛加马勃、玄参;头痛加川芎;咳嗽加桑白皮、紫苏叶;胸膈闷者加藿香、郁金、白术;肌肉酸痛明显者加柴胡、白芍;发热重者加大青叶、柴胡、生石膏。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服药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用温盐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洁。
4 结果
疗效标准按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试行)》[2]和《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1],达到出院标准者为治愈,即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3 d,无并发症,临床情况稳定;②流感样症状消失后,次日起连续2 d(每日1次)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果1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4.12 d。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见表1。表1 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略)
5 讨论
甲流是由新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目前认为,本病病因为温热毒邪,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侵袭肺卫,致阳气郁热,肺卫郁闭。故笔者以清、宣、散为主要方法,方选银翘散为主加减治疗。银翘散首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本方立法旨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方中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黄芩主要清热解毒,长于清肺热,且可安胎;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以上五药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护胃安中,是属佐使之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对我国分离的甲型流感病毒(粤防72-243甲型流感病毒株)神经氨酸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并能显著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和柯萨奇病毒B3型[4]。甘草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其部分成分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部分成分又有抑制体液免疫和抗过敏[5]。金银花、连翘、淡豆豉均有明显抗菌、抗病毒作用。石氏等[6]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发现银翘散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是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之一,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的活性和抑制膜融合,阐明了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药理作用,用药安全,疗效可靠。但中医药治疗并非只针对病原体,更注重调节人体整体阴阳平衡,祛邪的同时予以扶正,提高机体自身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并使邪有出路。所以,在治疗甲流的过程中尤其对妊娠患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N].中国中医药报,2009-10-14(3).
[2] 卫生部办公厅.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试行)[EB/OL].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files/mohyzs/s3585/200905/40645.htm,2009-05-15.
[3] 高雷,章天,陈鸿珊.黄芩甙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46,85.
[4] 高雷,陈鸿珊.黄芩苷体外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6):474-478.
[5] 何建萍.银翘散的临床药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149.
[6] 石钺.银翘散抗病毒有效部位群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