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补肾、化痰降浊中药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30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775 日期:2025-08-30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活血补肾;化痰降浊;糖尿病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性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老年性糖尿病肾病(DN)则成为威胁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并发症之一。2004-2009年,笔者采用活血补肾、化痰降浊方药治疗老年性D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年龄在60岁以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诊断为DN,中医辨证根据原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辨证诊断标准[2],证属肾虚浊泛、痰瘀互阻证。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04-2009年在本院门诊和住院就治的DN患者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病程最长22年,最短1个月。DN分期(Mogensen标准)[3]:Ⅲ期31例、Ⅳ期24例、Ⅴ期5例;并发冠心病者20例,并发高血压者19例,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12例,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9例。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合理控制饮食,结合个人体质情况适当运动,维持原有降糖药或胰岛素等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服活血补肾、化痰降浊中药方。药物组成:丹参15 g,葛根15 g,黄芪20 g,山茱萸12 g,牡丹皮12 g,黄芩10 g,泽泻12 g,茯苓15 g,芡实20 g,金樱子2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包括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不耐寒热,夜尿频多,口干口苦,舌黯红、或有瘀斑,苔厚腻,脉沉细、或沉弦,按证候轻、中、重等级以2、4、6分计分,统计治疗前及治疗2、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②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GP)、餐后2 h血糖(PE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ALBU)。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证候积分下降50%以上,血糖及ALBU正常或其值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证候积分下降30%以上,血糖及ALBU正常或其值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无效;各项指标达不到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包)±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见表1。表1 2组DN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略)

  2.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表3)表2 2组DN患者治疗前后ALBU比较,表3 2组DN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老年性DN患者受自身生理机能减退的影响而使化学合成药物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医治疗老年性DN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学认为,老年性DN与典型的糖尿病阴虚燥热表现不同,老年肾虚的症状比较突出。通过对60例老年性DN患者的分析,临床以腰膝酸软、不耐寒热、畏寒或恶热、夜尿频多、口干、口苦为主要表现,舌质多黯红或有瘀滞,舌苔多厚腻,脉象多为沉细或沉弦,综合分析其病机,辨证诊断当为肾虚浊泛、痰瘀互阻证,故治以活血补肾、化痰降浊。自拟方中黄芪、芡实、金樱子补肾固涩;枳实、泽泻、茯苓行气利水、化痰降浊;丹参、葛根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具有活血补肾、化痰降浊的功效,适用于老年性DN的治疗。
  
  ALBU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指标,也是全身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和小血管病变的重要标志,及时有效的减少其排泄、缩短其存在的时间,是逆转或延缓早期DN发生、发展,保护肾脏,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本组病例资料显示,活血补肾、化痰降浊方药可有效干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进而减少ALBU排出。
  
  本观察结果提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补肾、化痰降浊方药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性DN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提示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靶点、多效应的综合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雅丹,吴松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43.

  [2] 吕仁和,张洁荣,高彦彬.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3):54.

  [3]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4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 1993.215.

上一篇:托法研究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返回列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