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雪萍 ,邓俊 ,韩瑞萍 ,赵慧 ,米万华,王爱香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不孕症;输卵管常规通液;丹红注射液
2005年8月-2008年8月,笔者采用输卵管常规通液后加注丹红注射液治疗13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夫妻同居2年或以上,性生活正常,男方生殖功能正常;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阻塞或腹腔镜下通液证实输卵管不通。
1.2 排除标准
生殖器先天性发育异常;遗传、内分泌功能异常或免疫因素致不孕;生殖器、盆腔急性炎症或结核;输卵管间质部炎症及阻塞;肿瘤患者;造影剂过敏者;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8月-2008年8月确诊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259例,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1例,年龄22~42岁,平均29.25岁;不孕年限2~8年,平均5.0年;原发性不孕38例,继发性不孕93例。对照组128例,年龄22~43岁,平均28.96岁;不孕年限2~7年,平均4.8年;原发性不孕32例,继发性不孕96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病例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月经干净后的3~7 d开始行输卵管常规通液,并加注丹红注射液。通液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以预防输卵管痉挛。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和无菌操作。将子宫通液导管按探针检测方向插入颈管,固定于事先选择的深度,用组织钳钳夹宫颈前唇向外牵拉子宫颈,同时向内推进通液导管锥形头,使二者紧密套合。先向通液导管内缓慢推注通液(丁胺卡那0.2 mg、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5 mg、生理盐水20 mL),注完保留通液导管观察约10 min,若无异常则再向通液导管内缓慢推注丹红注射液(山东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110,规格:10 mL/支)20 mL。在推注药液过程中若遇到阻力,稍加压力,患者稍有腹部不适即可顺利注入,宫颈外口无漏液,说明原有的粘连已分离或痉挛解除,可视为输卵管已通畅;当感觉阻力大,药液自宫颈外口溢出,腹部酸胀难忍,多为输卵管未通。输卵管常规通液后加注丹红注射液,
隔日进行1次,3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后输卵管已通畅者,可行输卵管造影证实,于次月择期同房,争取怀孕;对复通失败者,下次月经净后3~7 d继续下一疗程治疗,依此类推,最多治疗5个疗程,经输卵管造影确定不通畅者为治疗无效。
对照组仅给予输卵管常规通液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2组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并于每个月经周期通液的当日同时口服2种有效抗生素,连服7 d,以预防或控制感染。2组均治疗1~5个疗程,观察1年统计结果(踢除中断治疗或改为其他治疗方法者)。
3 疗效标准
治愈:输卵管已通畅,且在1年内受孕;有效: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但1年内未受孕;无效: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腹腔镜下通液证实输卵管阻塞无改善。
4 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78例受孕,受孕率为59.54%,其中输卵管妊娠2例(2.56%),宫内妊娠76例(97.44%);双侧输卵管通畅84例,单侧输卵管通畅39例。对照组35例受孕,受孕率为27.34%,其中输卵管妊娠6例(17.14%),宫内妊娠29例(82.86%);双侧输卵管通畅72例,单侧输卵管通畅26例。见表1、表2。表1 2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注:2组比较,χ2=29.05,P&<0.05表2 2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不同时点输卵管通畅情况比较(例)
5 讨论
输卵管具有运送精子摄取卵子并把受精卵送进宫腔的功能,任何病变使输卵管丧失这些功能则导致不孕。通液时,在机械作用下扩张输卵管,可使粘连部位松解,同时药液与输卵管病灶直接接触,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抑制纤维组织形成及发展,溶解或软化粘连,使阻塞的输卵管复通。但输卵管常规通液治疗不能解决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输卵管管壁僵硬、疤痕形成致使输卵管蠕动功能丧失等问题。我们采用输卵管常规通液后加注丹红注射液治疗弥补了单用输卵管通液治疗的不足。
中医认为,输卵管阻塞多因冲任受损或感染疫毒,瘀阻经脉,滞塞冲任,胞脉不畅或阻塞不通,精卵不能结合,多有气滞血瘀机制。丹红注射液含丹参和红花两种药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我们借助丹红注射液的功效用于治疗输卵管阻塞,可达到消炎祛瘀、松解粘连、软化管壁,从而使输卵管通畅、蠕动增强和功能恢复之目的。本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体现了该法用于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优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7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