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昊宁 ,雷国莲,王晓娟,顾宜
【摘要】 目的 研究牙周康胶囊的水提醇沉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4种因素(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醇沉浓度)对工艺的影响。结果 牙周康胶囊的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加16倍水,每次煎煮1 h,煎煮3次,醇沉浓度为40%。结论 确定的提取方法适合于牙周康胶囊的制备。
【关键词】 牙周康胶囊;提取工艺;正交试验;芍药苷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Yazhoukang Capsule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FAN Hao-ning1, LEI Guo-lian1, WANG Xiao-juan2, et al (1.College of Pharmacy, Shanxi College of TCM, Xianyang 712046, China;2.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reparing procedures of water extraction and alcohol precipitation of Yazhoukang Capsule. Methods The ratio of dry extra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paeoniflorin were used as indexes, orthogonal test was used for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four factors including decocting times, amount of water, decocting times, precipitating concentration of alcohol. Results The optimized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added 16 times water, decocting for 3 times, 1 h for each time and alcohol concentration of 40%.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s suitable for extracting Yazhoukang Capsules preparation.
Key words:Yazhoukang Capsule;extraction process;orthogonal test;paeoniflorin
牙周康胶囊为常用的验方制剂,由赤芍、制何首乌、枸杞子、补骨脂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降火、益肾固齿的功效,主治肾阴虚损、气血不足型之牙周病。赤芍补气养血,且有止痛功效,是方中主药。为优选牙周康胶囊的提取工艺,笔者选取了对提取物收率影响较大的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干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按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优选出可应用于该制剂生产的最佳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日本岛津LC-2010AHT高效液相色谱仪;UV-VIS检测器;LC solution工作站;德国SartriusA210P天平;DL-720超声清洗机(浙江象山县石浦海天仪器厂);SENCO R系列旋转蒸发器(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736- 20042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赤芍等药材(购自西安中药饮片厂)经陕西中医学院雷国莲教授鉴定为正品;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迪马 ODS柱(5 μm,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冰乙酸-异丙醇(20∶80∶0.4∶0.8);流速:1.0 mL/min;柱温:20 ℃;检测波长:230 nm。在上述色谱
条件下,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各10 μL进样,测定。结果表明,阴性对照无干扰。色谱图见图1。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得浓度为29.2 μg/mL的对照品溶液。
2.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药材提取液1 mL,加25 mL甲醇溶解,过滤,取上清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2.1.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处方中除赤芍以外的其余药材,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处理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1.5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6、10、14、18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芍药苷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A=34 996C+3 630.5(r=0.999,n=5),线性范围0.059 4~0.525 6 mg。
2.1.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测得芍药苷峰面积的RSD=1.8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7 稳定性试验 在相同色谱条件下,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 μL和7号试验供试品溶液6 μL,考察其在0、2、4、6、8、12 h内的稳定性,连续6次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35%和1.58%,表明本品在12 h内稳定。
2.1.8 重复性试验 取药材119 g,按正交试验条件进行提取和醇沉,并按“2.1.3”项下方法操作,平行制备7号供试品溶液6份,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计算芍药苷含量。结果RSD=0.25%,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1.9 加样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精密量取已知含量(含量为1.975 9 mg/mL)的7号供试品溶液,加入一定量的对照品溶液,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用0.45 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2.74% (n=6)。见表1。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2.2 干膏率测定
精密量取35 mL提取液,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 ℃干燥5 h,移至干燥器中,精密称量,计算干膏率。
2.3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2.3.1 提取方法的选择与正交设计 处方中药材大多含水溶性的成分,其中赤芍水溶性成分是抗菌消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故采用水为溶媒,用煎煮法提取。由于果实种子类药材较多(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提取液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浓缩成清膏放冷后易成糊状,影响成品的质量,为此,对提取液采用乙醇沉淀[1]。对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即煎煮次数(A)、加水量(B)、煎煮时间(C)、醇沉浓度(D)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复方的最佳提取工艺。见表2、表3。表2 因素水平表
2.3.2 评价指标的确定 以芍药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总固体物的多少与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并不一定呈正比关系,故干膏率的权重系数取0.2,芍药苷含量权重系数取0.8,综合评分=(芍药苷含量/最大芍药苷含量)×100×0.8+(干膏率/最大干膏率率)×100×0.2。
2.3.3 试验方法与数据 取药材9份,每份119 g,按正交试验条件进行提取和醇沉,依“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含量测定,计算提取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正交试验见表4,方差分析见表5。表4 正交试验结果
2.3.4 结果分析 由表4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提取影响的主次程度为煎煮次数&>醇沉浓度&>煎煮时间&>加水量,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1D2。由方差分析可知,煎煮次数对芍药苷含量和干膏率有显著影响。乙醇浓度、煎煮时间及加水量对芍药苷含量和干膏率无显著影响。从工艺生产的需要考虑将C1改为C3,即煎煮时间2 h改为3 h。由此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3D2,即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6倍,每次1 h,提取3次,提取后药汁浓缩至250 mL后醇沉。
3 验证试验
为考察上述优选提取工艺的稳定性,精密称取同一批药材处方量3份(每份119 g),按上述优选提取条件进行验证试验,分别测定芍药苷含量及干膏率(见表6)。结果用优选的工艺条件提取,芍药苷含量及干膏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且工艺稳定。表6 验证试验结果
4 讨论
赤芍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总称芍药总苷。芍药苷为赤芍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以芍药苷为检测指标评价赤芍的提取工艺较为客观合理。曾用乙腈-0.1%磷酸(14∶86)和甲醇-水(35∶65)等流动相测定提取液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色谱峰分离度不佳,杂质峰干扰较严重。最后确定以甲醇-水-冰乙酸-异丙醇(20∶80∶0.4∶0.8)为流动相,分离度&>1.5,符合定量要求。
赤芍中所含的单萜类化合物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故通常采用醇提水沉和水提醇沉两种提取分离工艺,精制则通常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结合处方中各药材的临床药理作用以及工业生产安全的考虑,本试验采用水为提取溶剂,能有效地提取芍药苷。该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节约了成本,容易实现产业化。
在总用水量和煎煮次数相同的条件下,煎煮时间小于2 h不能有效提取出芍药苷,即芍药苷提取不完全。煎煮时间大于3 h亦不能有效增加芍药苷的提取量,说明此时已提取完全,故选择2~3 h为筛选范围,即煎煮时间水平安排为2、2.5、3 h。
经预试验考察以及查阅相关资料[2],醇沉浓度为50%时可最大限度地除去淀粉杂质。30%乙醇为沉淀所需最小浓度,故选择醇沉浓度的水平为30%、40%、50%。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熊秀英.正交试验法优选妇炎康颗粒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6):1421-1422.
[2] 刘 苗,于筛成,张 虹,等.中药醇沉工艺及设备浅析[J].中成药,2007, 29(8):120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