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409 日期:2025-08-26 来源:论文网

    作者:高振 ,阿地力江 阿布力米提,哈木拉提吾甫尔

【关键词】 西北地区;新疆;西北寒燥证;西北燥证;动物模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学的研究已经完全突破了长期以经典校注、引证发挥和临床诊治观察为主的传统模式,动物实验研究已成为现行中医科研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实现了中医证候研究从临床向实验室的过渡。研究表明,证候模型动物的四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数据与人类有相似的地方,可以用以模拟人类证候;而中医和中兽医近似相同的理论基础[1],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医动物证候模型的可行性。

  1 西北寒燥证动物模型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又兼寒冷之性。受此环境影响,初入新疆之人,机体会出现一系列诸如干涩、焦虑、烦躁等异常反应,这种环境也是日后诸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支气管炎,甚至某些心血管疾病等新疆特发高发疾病有多发倾向的共同原因[2]。国外的一些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居住高原高寒地区人群除易患肺动脉高压和右室肥厚外,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也较高[3-5]。在如此干燥寒冷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机体必然会由于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或“非平衡的有序状态”,进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健康水平和患病状况[6]。如不加干预,在这种干燥寒冷环境应激下可使机体处于一种“亚健康”或者“疾病易感期”甚至“发病前期”的状态。多年来,虽有学者对此做过一些流行病学调查[7],但这种气候对机体产生影响的具体机理尚缺乏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地域、文化及民俗等历史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西北寒燥证的研究较少,文献极为匮乏。所以,有必要先建立一个相对可重复的动物模型,以此为切入点,观察西北干燥寒冷的环境究竟对机体产生何种影响,是否有相对特殊的、可供中医宏观辨证的生物表征和微观辨证的生物学基础存在?

  2 西北寒燥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命名依据

  由于受伦理道德要求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要对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比较尚有困难,因此,我们根据王永炎

  院士提出“证候是四诊信息表达的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整体反映状态”新的证候概念和理论[8],在中医病因学说指导下,并充分考虑到中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特点,在中国西北城市乌鲁木齐于秋、冬季节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新疆特有的寒燥环境并作用于小鼠,即每天将小鼠置于寒燥环境中10 h,使小鼠每天都受到温度及相对湿度突变的刺激以达到实验的目的。整个实验遵循病因模拟、生物表征观察、生物学基础检测的研究思路,以病因模拟为切入点、生物表征观察为落脚点、生物学基础检测为辅助,建立了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

  经过几次重复,我们发现,寒燥环境下小鼠至第14天有着明显的生物表征改变,而且,第21天的变化与第14天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上述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时程性和可重复性,而且和季节有着相关性,以秋冬季节症状较为明显[9]。这或许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中医四时辨证的科学性。

  在新疆从事中医和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同道,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得出了新疆多发以干燥症状为主的燥证证候的共识。新疆处于传统中医文献所称之西北方域,以燥气气化为主,故宜将新疆特发中医证候冠以“西北燥证”之名。西北燥证概念的提出至今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期间部分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使西北燥证的客观存在性已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统计数据印证的层面,结果显示,新疆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燥证,而且有着方域性的特点[2]。我们根据燥证主要有凉燥和温燥的分型特点以及中医理论中“寒为凉之甚”的观点,从新疆环境的模拟出发,主要针对秋、冬季节的干燥寒冷气候进行模拟研究,所研究的属西北燥证中的一个分型,结合中医外感病因学说,故将其命名为西北寒燥证证候模型。

  3 相关微观辨证及辨证微观化的探索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我们认为这些生物表征改变的背后,机体内部应该有着某些脏器形态或者功能方面的变化,即随着应激的持续存在,也能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或影响其功能的发挥。那么,在这种寒燥环境应激下,小鼠机体内部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由于中医证的本质是指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的发生发展之动态变化过程,是在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物质群。由于生物有机体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由众多小节点(蛋白质、RNA、DNA、小分子)组成各种各样,如规则的、随机的、复杂的网络所构成[10]。因此,人体受到外界干预而形成的“病”或“证”,亦都是以众多的分子网络变化为基础[11]。沈氏[12]在对肾阳虚证的研究中,采取以药测证,用补肾方在模拟肾阳虚证的皮质酮大鼠模型上,观察了以下丘脑为调控中心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的变化,发现肾阳虚证涵盖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且直接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中枢——下丘脑。

  基于维医理论的研究也发现,异常黑胆质证的病因病机过程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有内在联系[13-14]。异常黑胆质的产生可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内分泌障碍,反馈调节机制破坏,从而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形态到功能的紊乱[15]。鉴于神经内分泌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故根据目前应激学说的观点,我们选取了包括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枢纽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包含的3个脏器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脏器,观察其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测定了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多个系统递质或介质等的释放状态,希望从组织形态结合功能学的改变,立体地说明西北寒燥证证候模型的紊乱状态,藉此来说明寒燥环境对机体内部状态的影响。目前,我们已找到了这种生物表征背后的部分生物学基础[16],并将把这种改变和所观察到的小鼠生物表征的改变联系起来,为丰富中医藏象学说的内涵做一个尝试。

参考文献


 [1] 由凤鸣.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289.

  [2] 周铭心.西北燥证研究概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43-45.

  [3] Kelsey RM, Alpert BS, Patterson SM, et al. Radial differences in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thermal stress among adolescents[J]. Circulation,2000,(1):2284-2289.

  [4] Sarkar C, Bairy KL, Rao NM, et al. Effect of banana on cold stress test &&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in healthy volunteers[J].Indian J Med Res,1999,110:27-29.

  [5] Tanaka S, Hayase A, Takagi Y.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Hokkaido, Japan[J]. 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0,16:S83-S86.

  [6] 傅益群,吕 健.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J].中医药学刊,2004, 22(9):1666.

  [7] 周铭心,宋晓平,单丽娟,等.新疆各地不同民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1034-1038.

  [8] 郭 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6(2):5-8.

  [9] 高 振,阿地力江?阿布力米提,哈木拉提?吾甫尔.干燥寒冷环境对小鼠生物表征的影响[J].科技导报,2008,26(14):84.

  [10] 沈自尹.以药测证对肾虚证基因网络和信号转导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2):1126.

  [11] 沈自尹.衰老-生理性肾虚证的HPAT轴分子网络调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1—843.

  [12] 沈自尹.有关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 21(1):10-14.

  [13] 努尔买买提,哈木拉提?吾甫尔.维吾尔医学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与应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12.

  [14] 阿吉?阿布里米提,玉素甫.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4-144.

  [15] 阿依努尔?买提斯迪克,尼加提?热合曼,哈木拉提?吾甫尔,等.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形态学的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8(10):907-909.

  [16] 高 振,阿地力江,哈木拉提?吾甫尔,等.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的生物学基础研究[J].科技导报,2009,27(2):88-9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