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陈调气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650 日期:2025-08-19 来源:论文网

    作者:秦福生,张清洲,呼培星,刘雪梅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二陈调气丸;中医药疗法

笔者采用本院制剂二陈调气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及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选择病例:临床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无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周,近3周有症状。

  1.2 一般资料

  共选择150例,均为本院消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男性39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36.3岁,病程3~42个月,平均23个月;对照组64例,男性2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7.6岁,病程3~36个月,平均21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二陈调气丸(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紫苏叶、黄连、藿香、桂枝,制成水丸,每粒约重0.3 g,本院制剂室提供),每次6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胶囊[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批号07.01.01],每次5 mg,每日3次。2组均用药4周为1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临床症状
  
  应用半定量法,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按无、轻、中、重4级计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偶尔发作)计1分,中度(症状持续发作,但不影响工作)计2分,重度(症状持续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计3分。

  2.2.2 胃液体排空试验

  按照文献[3]方法测定。仪器为美国飞利浦CHD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7.5 MHz,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测定。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总积分减少≥95%,且停药1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总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总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总积分减少<30%。

  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及Ridit检验。

  3 结果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20.9%),显效36例(41.9%),有效24例(27.9%),无效8例(9.3%),总有效率90.7%。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6.3%),显效19例(29.7%),有效24例(37.5%),无效17例(26.5%),总有效率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1)表1 2组FD患者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略)

  3.3 2组胃液体排空试验

  (见表2)表2 2组FD患者治疗前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4 讨论
  
  FD属中医“痞证”、“胃脘痛”范畴,主要由于肝胃不和,湿热蕴结,气机不畅所致。该病为消化科门诊最常见疾病之一,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若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加之恣食肥甘厚味,导致气滞不畅,湿热内蕴,肝胃失和,中焦气机失调,饮食入胃,难以消化,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久之,胃中络脉不畅,出现胃脘痛、上腹部烧灼感。二陈调气丸为高密名老中医呼培星教授经验方,是在温胆汤基础上加紫苏叶、黄连、桂枝、藿香组成。方中温胆汤理气燥湿、行气降逆;加紫苏叶、黄连增强清热燥湿、理气降逆功效;加桂枝行胃中滞气、振奋胃阳;加藿香芳香化浊、和胃醒脾。全方共奏理气和胃、燥湿化浊之功,使胃中湿浊去、气机畅通,恢复胃的通降功能,治疗气滞胃浊的FD疗效甚佳。一般情况服用该药1~2周即可见显著疗效,并且疗效持久,复发病例少。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7.

  [2]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S].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3] 金震东,邹多武,许国铭.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学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2,17(7):7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