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临床分析进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415 日期:2025-08-16 来源:论文网

       作者:韩峰,马华欣,于忠翠,刘竹云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药疗法;综述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隐匿型哮喘”、“过敏性咳嗽”,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CVA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占儿童慢性咳嗽的17.0%~40.1%[1]。目前,西医认为CVA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以支气管扩张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方法,通常吸入激素疗程长,停药过早咳嗽易反复,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VA的临床研究和报道逐渐增多,且疗效较好。笔者现就近5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谢氏[2]认为,本病早期为肺气不足,风邪潜肺,肺管挛急,虚实夹杂;后期则呈现肺、脾、肾三脏皆虚的表现。张氏[3]提出,究其本质是因宿痰内伏,阻塞气道,致肺气伏郁,升降不利,气痰相搏而咳嗽。梁氏等[4]认为,肝肺生理相依,病理相因;肝失疏泄,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或肝阴不足,阴虚火旺,均可上扰于肺,肺失宣降而咳。李氏等[5]认为,本病的本质当属外感失治,邪伏肺络,肺气失宣,气机不利,气道挛急所致,并进一步提出以风邪犯肺为核心,始终把握风邪致病是关键[6]。

  总之,目前对CVA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肺、脾、肾三脏亏虚,而致卫表不固,外邪潜藏于肺络;或脾失运化,痰湿胶着于膈上;或外邪与宿痰互相引动,而致肺气不宣,气道闭阻挛急,久病入络伤阴,则见肺络瘀滞、阴虚内热之象。

  2 辨证论治

  2.1 传统辨证

  目前,CVA尚无统一的证型分类标准,一般多从肺、脾、肾等诸脏论治。林氏[7]将本病分为肺热、肺阴虚、肺脾气虚、肺肾两虚4型,分别给予清肺化痰、养阴润肺、培土生金、活血止咳、补益肺肾的治疗;并在辨证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通利肺络及祛风解痉、化痰平喘之法,取得很好疗效。王氏等[8]将本病分为风寒外感、风热外感、肝火犯肺和肺脾气虚4型,分别选用三拗汤、银翘麻杏石甘汤、黛蛤散合泻白散、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

  2.2 分期辨证
  
  徐氏[9]总结前人经验,认为CVA早期治疗当以祛风通窍、驱邪外出为主;久病伤阴,肺阴不足,应顾护其阴液;治疗缓解后,就应逐渐向扶正固本过渡,以达临床治愈。柯氏[10]将发作期分为寒咳和热咳,分别治以小青龙汤化裁、麻杏石甘汤加味;缓解期重在滋肾温阳,兼顾补脾益肺、祛除痰瘀,以补肾防哮丸、河车大造丸等治疗。彭氏等[11]将发作期分为气虚挟痰、阴虚内热,以宣肺疏风通络为主治疗;好转期以扶正固本、益脾补肺养阴为要,能减少发作并根治。

  2.3 病因论治

  2.3.1 从风论治

  张氏[12]认为,CVA咳嗽的特殊表现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风盛则挛急”的致病特征,从风论治立法。若风咳寒证加细辛、干姜、五味子;风咳热证加钩藤、薄荷,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

  2.3.2 从燥论治

  郭氏等[13]从刺激性干咳表现入手,认为本病主要为肺燥而咳,以润肺止咳汤治疗小儿CVA,全力止咳,突出润肺,而收完效。

  2.3.3 从肝论治

  梁氏等[4]采用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标本兼治,充分结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特点,切中病机,使肺气得宣,咳喘自平。

  2.3.4 从肾论治

  谭氏等[14]采用补肾固本法,临床分为肺热肾虚和肺寒肾虚论治,重用女贞子、淫羊藿等以调节免疫功能,疗效满意。

  2.3.5 从痰论治

  林氏[15]根据“百病多由痰作祟”的理论,从痰论治,以理气化痰、宣肺止咳。自拟中药方随证加减治疗,收效良好。

  2.3.6 从瘀论治

  斯氏[16]指出,肺络瘀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强调活血化瘀药物应根据血瘀形成的始动因素辨证用药,常与益气、养阴、温阳、祛痰等法同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3 专方治疗

  由于CVA的中医辨证论治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医家多根据临床经验进行论治,专方治疗CVA的病例报道非常多见,如清哮汤[17]、止咳脱敏汤[18]、清燥合剂加四君子汤[19]、小青龙汤加减[20]等,并随证加减,均获得较满意疗效。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VA,临床报道效果多优于单纯中药、西药治疗组。一般发作期多采用宣肺解痉、化痰平喘的方剂;或联合β2激动剂[21-22]及茶碱类药物[21],以缓解痉挛,或使用抗白三烯药物(如顺尔宁)[22],或抗组胺药[22],或吸入激素加强抗炎[23]。缓解期病情稳定后,则针对CVA的病机本质,以益气固表、补益肺脾、养阴活血等治法,配合免疫调节剂增强体质而控制病情反复发作[24]。然而,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仍多局限于中西药物的组合,其根本意义上的结合还需未来深入探讨。

  5 外治法

  儿童CVA的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穴位贴敷、药枕[25],中药雾化[26]及蜂针疗法[27],还有中药香熏法及冬病夏治[28]等,配合中西药物内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选择的穴位有肺俞、风门、天突、大椎、膻中等[25]。中药雾化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但其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6 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医临床对CVA研究的深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及综合防治CVA的优势逐渐被认同,且中医药在治本抗复发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要达到对本病的良好控制,临床和基础科研方面均须进一步加强。

  6.1 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有待完善

  由于CVA是哮喘的一种隐匿形式,临床上容易被忽视,造成误诊、漏诊或误治。同样由于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缺少统一的治疗方案,使基层中医单位的医生不能很好地掌握CVA的证治规律,从而阻碍了中医药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制定相对简易而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案(包括统一的诊断标准、诊断流程和特异性诊断指标),确立规范化、客观化的证型诊断标准和证治规律,并总结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措施,对中医药防治CVA工作的推广和提高十分重要。

  6.2 科研设计不够严谨,治本抗复发研究较少

  中医药对小儿CVA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疗效报道,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及实验研究的客观依据,许多临床报道缺乏对照或对照不合理,特别是一些关于经验方的报道,缺少可比性的数据和对照,没有统一严密的疗效观察指标,难以准确评价其疗效,从而降低了可信度。对临床疗效的观察也多限于近期疗效观察,治本抗复发的研究较少。所以,应注重制定严谨的科研设计方案、统一疗效评价标准;治疗上应侧重于治本抗复发,防止其向典型哮喘转变。

  6.3 方剂药用研究尚需深入

  目前,对中医药治疗CVA的研究多数仍局限于临床病例观察方面,缺少对方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如能在进行不同治法复方研究的基础上,对依法组成的方剂加以量效关系的研究,探索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寻求最佳配伍剂量,并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将会使CVA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完善,并开拓出更广阔的治疗前景。

参考文献


[1] 洪建国.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儿童慢性咳嗽[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6):431-434.

  [2] 谢宏赞.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5,11(1):39-40.

  [3] 张振尊.张士卿教授应用过敏煎治疗小儿变态反应性疾患经验管窥[J].甘肃中医,2005,18(1):6.

  [4] 梁建卫,汪受传.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7,29(1):21-22.

  [5] 李友林,晁恩祥,罗社文.从疾病本质上认识咳嗽变异性哮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80-781.

  [6] 罗社文,李友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4(3):11-14.

  [7] 林扬芳.辨证分型结合活血化瘀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37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5):607-608.

  [8] 王东梅,陈 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咳嗽型哮喘[J].四川中医,2006,24(1):26-28.

  [9] 徐 华.徐志瑛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5,26(4):12-13.

  [10] 柯新桥.咳嗽变异型哮喘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2):3-5.

  [11] 彭 玉,彭 跃.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辨治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1):32-34.

  [12] 张书明.从风咳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4,24(9):18.

  [13] 郭士全,路 明.润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12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5,23(9):87-88.

  [14] 谭 艳.陈立翠.谈补肾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与中医药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5,3(2):65-68.

  [15] 林 杨.从痰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74.

  [16] 斯建中.从瘀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4):10-11.

  [17] 谢晓枫.清哮汤配合灸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2):44.

  [18] 李学明.止咳脱敏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0):59.

  [19] 吴雨平.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30(3):16-17.

  [20] 邓玉艳,伍德军,刘英华.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2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11-12.

  [21] 妥 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139-140.

  [22] 李宗起.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2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7,3(2):31-32.

  [23] 李少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7,13(2):53-54.

  [24] 王慧远.多康佳和黄芪颗粒控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8):1103.

  [25] 徐 丽.外治方2则在儿童变异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4):298-299.

  [26] 杨 辉,邱志楠,潘 俊,等.中药超声雾化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2):114.

  [27] 成永明,温自征,廖慧芳.蜂针配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9):19-20.

  [28] 关文达,韩笑冬,姜丕英.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22例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4):3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