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扁平疣;薄芝糖肽注射液;消疣汤;维A酸霜
笔者采用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消疣汤治疗扁平疣52例,并与采用薄芝糖肽注射液、0.03%维A酸霜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入选与排除标准
13~38岁扁平疣患者,性别不限。诊断均符合《现代皮肤病学》[1]诊断标准。治疗前1个月曾使用过药物、外科治疗或其它方法治疗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3个月内使用过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有肝、肾功能不良等系统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年内准备怀孕的妇女;治疗期间合用其它治疗药物者;因其它原因不愿服药者;有薄芝糖肽注射液和维A酸应用禁忌症者。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6年3月-2007年1月江西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共计90例。整个试验过程按治疗组与对照组不大于2∶1的比例分配原则,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按随机表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男13例,女39例;年龄14~38 岁,平均(21.95±6.03)岁;病程2~38个月,平均(11.75±6.93)月;单纯面部发生25例,面及手背同时发生19例,面、颈、手背及胸背泛发8例。对照组38例,男9例,女29例;年龄13~36岁,平均(22.76±5.39)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2.58±3.15)月;面部发生22例,面及手背同时发生12例,面、颈、手背及胸背部泛发4例。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肌注薄芝糖肽注射液(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1022156,5 mg/支),每次1支,每周3次;并采用中药消疣汤内服、外搽。药物组成:紫草15 g,大青叶20 g,板蓝根30 g,薏苡仁30 g,黄芪30 g,丹参15 g,生牡蛎30 g,荆芥10 g,防风10 g,木贼草10 g,当归6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2次。将每次水煎后的药液分为5份,4份用于口服,每日2次;1份用于外搽患处,搓揉皮疹变红,每日4次。4周后判定疗效。
2.2 对照组
肌注薄芝糖肽注射液,每次1支,每周3次;外用0.03%维A酸霜(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次。4周后判定疗效。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变化;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观察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
转贴于 4 结果
皮损完全消失或基本消退(消退90%以上)为痊愈;皮损消退70%以上为显效;皮损消退30%~70%为有效;皮损消退少于30%为无效;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为60.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36例(69.23%)出现局部皮损轻度发红及轻微瘙痒(为外搽引起),对照组有24例(63.15%)出现局部皮损轻度红斑及点状痂皮(为外搽引起),但2组患者均能忍受,不影响治疗。2组患者均未出现全身反应,治疗结束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74,P&<0.05。
5 讨论
扁平疣是人体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状态下感染了人乳头瘤空泡病毒所致。薄芝糖肽注射液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它能提高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对病毒的应答能力,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通过体内非特异免疫防御反应协同清除病毒[2],达到免疫治疗的目的,因而适用于扁平疣这种免疫功能失调的疾病。中医称扁平疣为“扁瘊”、“晦气疮”。多因外感风热毒邪,或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兼夹外感而致热郁肌肤,气血不和,伤阴耗血,终致肝虚血燥,筋脉失养而成。消疣汤中荆芥、防风、木贼草疏散风热;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甘草清热解毒;紫草、丹参有凉血的作用;当归、丹参活血祛瘀;生牡蛎软坚散结;薏苡仁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与当归合,为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甘草能益气补中,调和诸药。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消疹、养血活血散结之功。
【参考文献
】
[1] 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304-306.
[2] 陈富祺.薄芝糖肽联合维A 酸霜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6,19(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