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性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关系的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740 日期:2025-08-10 来源:论文网
作者:陈晨 冯长梅 李晓庆 方君 杨晶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对冠状动脉性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取正常健康人群及冠心病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胆红素浓度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正常健康人群二者呈显著可比的负相关(P&<0.05)。讨论 胆红素是独立影响冠状动脉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因子,认为胆红素具有防治冠状动脉性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疾病 胆红素浓度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
  包头属冠状动脉性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高发地区,与我们已知与发病有关的高血压、吸烟、饮酒、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有报道称,低胆红素浓度在冠心病患者中可视为与吸烟、高收缩压一样具有独立的影响因素,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物,可参与抗人体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从而减少粥样斑块脂质含量。
  我们对包头地区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病人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做了统计学分析及二者关系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入院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5-75岁,平均62岁。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1]且无脑、肝、胆、肾等方面疾病;对照组80例为本院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0-55岁,平均47岁。均排除心、脑、肝、胆、肾等疾病。所有受检人员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分别加于干燥速凝管中。混匀后于3000转/分钟低速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分别进行测定。
  1.2 仪器与试剂
  1.2.1 血清胆红素 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准品:奥林巴斯系统校准物,Cat No:66300。校准物中总胆红素的值可溯源至美国标准物质研究院(NIST)标准参考物质(SRM)916a;试剂:奥林巴斯系统原装试剂,样品线性回归与预期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990以上,批内与批间分别小于9%和11%。
  1.2.2 OX-LDL试剂由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3 方法
  1.3.1 奥林巴斯生化仪测定胆红素应用的是改良的重氮法,同时做独立的样品空白来消除标本中的内源性干扰。
  1.3.2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2 结果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血清胆红素浓度,具有显著可比性(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具有显著可比性(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正常健康人群二者呈显著可比的负相关(P&<0.05)。   3 讨论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物,在生理氧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C、E强。胆红素在血浆中与白蛋白结合后,促使胆红素C-10上的氢转化为活性氢原子,极易与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结合,从而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参与维持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2]。因此,胆红素降低、自由基升高将会导致体内氧化能力增强,从而导致大量LDL被氧化。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浓度和冠心病发病率呈反比关系,当胆红素浓度下降50%,发生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就增加47%。因此认为胆红素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CHD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入动脉壁细胞,并带入胆固醇。故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中。胆红素能中断LDL脂质过氧化物增殖链式反应,抑制血浆中LDL氧化修饰,具有抑制OX-LDL所诱导的单核细胞的趋化性,血浆中低浓度的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体内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后,存在于心室肌细胞部位,能阻止该部位产生氧自由基。胆红素在体外能阻止LDL被2,2’-偶氮(2-丙基脒)的双盐酸盐在37℃产生的氧自由基氧化修饰,从而抑制OX-LDL的形成。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炎症反应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降低并导致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LDL被氧化修饰形成OX-LDL后其生物活性发生明显改变,OX-LDL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表达细胞粘附分子,促进炎症细胞的粘附和浸润。同时单核(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大量吞噬OX-LDL形成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死亡可增加粥样斑块脂质含量,使斑块稳定性降低。
  此实验可证明胆红素是独立影响冠状动脉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因子,认为胆红素具有防治冠状动脉性疾病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防治冠心病的有效物质。但其相互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被揭示。由于血清胆红素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直观,标本来源方便,创伤小,易于接受。希望通过胆红素的检测可给临床提供更多的判断治疗冠状动脉性疾病的理论依据,及为健康体检中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平均参考范围的亚健康人群提供警示及积极改善的作用,减少或消除产生疾病的痛苦,降低治疗成本及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对低胆红素代谢紊乱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定期检测CHD患者血清胆红素,对评估CHD患者的预后和疗效,从而改善并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价值,如何适当提高CHD血清胆红素浓度可能减缓或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这为治疗CHD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及研究。
参 考 文 献
[1]陈在嘉,徐义枢,孔华宇等.临床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60-263.
[2]郑连爽.胆红素生理功能的新见解[J].生命的化学,1990,10(3):9-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