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心汤加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521 日期:2025-08-0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通心汤;低分子肝素钠;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表现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AMI。对于UAP,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的努力方向。2004年8月-2006年4月,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通心汤加减治疗UAP患者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4年8月-2006年4月住院患者,诊断依据2002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的诊断标准[1],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除外AMI。临床共观察60例,按就诊序号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组。通心汤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8岁,平均(60.8±7)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4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5例,静息型心绞痛2例,变异型心绞痛2例,梗死后心绞痛7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7例,高血脂症者15例,糖尿病者12例;低危组20例,中危组5例,高危组5例。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7~77岁,平均(61.5±6.8)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5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4例,静息型心绞痛2例,变异型心绞痛4例,梗死后心绞痛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6例,高血脂症者13例,糖尿病者14例;低危组19例,中危组6例,高危组5例。2组性别、年龄、伴发疾病及心绞痛类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吸氧、卧床休息;低脂或糖尿病饮食;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日1次;洛伐他汀20 mg晚餐前口服,每日1次;鲁南欣康注射液(化学名: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制药厂生产,批号030920)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压、降糖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通心汤加减,药用:丹参20 g,刘寄奴10 g,地龙6 g,桂枝10 g,甘草8 g。阴虚者加生地黄10 g、女贞子10 g、酸枣仁15 g;阳虚者加淫羊藿10 g、干姜8 g、附片(先煎)10 g,每日1次,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1次。2组均连续用药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 d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Holter24 h缺血总时间,同时观察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相关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2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转贴于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1例恶化而发生AMI和猝死,2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2组比较,χ2=6.94,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及心电图结果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 P&<0.01),治疗组减少次数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及Holter 24 h缺血总时间2组患者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而且2组患者心电图ST-T改变也均有显著改善。结果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同)。

  2.3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及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全血高切比粘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尤为显著(P&<0.05),而且治疗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及血脂测定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继发血小板粘附、聚集及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血管不完全阻塞或血管痉挛,使心肌血供减少是UAP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此机制已被许多医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对UAP患者的内科治疗目标是迅速抗血小板、抗血栓,并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缓解心绞痛。目前除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外,主张联合使用肝素,特别是使用低分子肝素代替普通肝素。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通心汤随证加减治疗UAP较使用低分子肝素疗效更为满意,2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延长发作间隔时间及改善全血高切比粘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方面,通心汤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
  
  通心汤以丹参为君,味苦平,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本草汇言》曰:“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内达脏腑而化瘀滞之功。臣以刘寄奴,味苦,性温,入心、脾经,能破血通经。佐以桂枝,性温,温阳化气、通经活络;地龙性寒,一则通经活络,二则防温过而伤津血,同具佐助和佐制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具有活血化瘀、通心活脉止痛之功。动物实验表明,丹参主要含脂溶性成分,能使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心脏冠脉扩张,冠脉血流增加,防治心肌梗死,可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凝血功能,促进纤溶活性,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刘寄奴的醇溶部分分得香豆素,具有抗纤溶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地龙提取液在体外有很好的抗凝作用,能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桂枝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还可降低高脂家兔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因此,笔者认为通心汤治疗UAP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宁田海,朱文玲.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6(28):7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41.

  [3] 马清钧,王淑玲.临床适用中药学[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2001. 507-508,667-668.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