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祥琴,邹萍,郭明娟,黄静,韩英光
【摘要】 目的 对补阳还五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进行定性定量比较。方法 采用TLC进行定性比较,采用HPLC进行定量比较。结果 TLC结果显示,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化学成分的类型无明显差异,但传统汤剂的斑点更明显;建立了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和回收率等进行了考察;测定了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芍药苷的含量,配方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约为传统汤剂中的1/6。结论 两种剂型中化学成分的类型基本相同,但芍药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配方颗粒;传统汤剂;芍药苷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between the dispensing granules and the decoction of Buyanghuanwutang. Methods TLC and HPLC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LC indica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dispensing granule and the decoction. The HPLC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nd used for taking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in dispensing granule and the decoction of Buyanghuanwutang.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in dispensing granule were only one sixth of that in the decoction. Conclus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two preparations are similar, but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are different.
Key words:Buyanghuanwutang;dispensing granule;decoction;paeoniflorin
本研究通过对补阳还五汤的传统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剂的不同极性化学成分进行薄层层析(TLC)比较,并以芍药苷为指标成分,建立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之间的异同。
1 实验材料
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PD-6A紫外检测器;电子天平(BS224S,Sartorius德国);超声清洗器(AS3120A,中国天津)。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芍药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6-200527)。汤剂处方中各药材均购于太极大药房成都春熙店;配方颗粒由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色谱定性比较
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日处方量称取补阳还五汤各味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30 min,煎煮20 min,滤过,药渣再加8倍量水,煎煮20 min,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400 mL,得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浓缩液。量取其浓缩液50 mL,用石油醚(60~90 ℃)萃取2次,每次30 mL,合并石油醚层,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加乙酸乙酯1mL溶解,即得供试样品H1。取石油醚萃取后的水层,挥去残留的石油醚后,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30 mL,分取、合并乙酸乙酯层,水层备用。将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至干后,加乙酸乙酯1 mL溶解,作为TLC供试样品h3。取水层,挥去残留的乙酸乙酯,再以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2次,每次30 mL,弃去水液,将正丁醇层减压蒸干,残留物用乙醇2 mL溶解后加至硅胶柱内,先用氯仿30 mL洗脱,弃去氯仿液,再用氯仿-甲醇(8∶2)70 mL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蒸干后加甲醇1 mL溶解,作为TLC供试样品H3。
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按日处方量准确称取与传统饮片相当量的配方颗粒,混合,加入沸水400 mL溶解,即得配方颗粒溶液。量取该溶液50 mL,照上述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制备配方颗粒供试品P1、P2、P3。
分别吸取供试液H1和P1各10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8∶2)为展开剂,展开约15 cm后,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然后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显色,日光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色泽的深浅。
分别吸取供试液h3和P2各2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8∶2∶0.2)为展开剂,展开约15 cm后,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荧光的强弱;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显色,日光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色泽的深浅。
分别吸取供试液H3和P3各3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约15 cm后,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然后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显色,日光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色泽的深浅。
结果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供试液和配方颗粒供试液的荧光斑点数量基本一致,但供试液H1、h3和H3的斑点比供试液P1、P2和P3的斑点更明显;喷10%硫酸乙醇液加热显色后,也显示了相同的结果。
2.2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Intersil-ODS C18(5 μm,4.6 mm×
150 m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 μL。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
精密量取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浓缩液25 mL,减压浓缩至干,加60%乙醇50 mL,称重,超声振荡10 min,加溶剂补足减失的重量,放至室温,3 000 r/min离心10 min,精密量取上清液10 mL,加60%乙醇定容至100 mL,摇匀,用0.45 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传统汤剂供试品溶液。另精密量取配方颗粒溶液25 mL,按传统汤剂供试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得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取上清液10 mL,加60%乙醇溶解,定容至50 mL,摇匀,用0.45 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
2.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芍药苷对照品7.1 mg,加50%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为对照品溶液1,浓度为0.071 mg/mL;然后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加50%甲醇配制成对照品溶液2,浓度为0.035 5 mg/mL。
2.2.4 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的考察
按上述色谱条件,精密吸取浓度为0.035 5 mg/mL对照品溶液1.0、2.0、4.0、8.0、12.0 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芍药苷进样量(μ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 759.1X-6 453.4,r=0.999 9,线性范围为0.035 5~0.426 μg。
2.2.5 阴性对照实验
按日处方量取除赤芍配方颗粒以外的其他颗粒,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精密吸取阴性对照溶液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结果阴性对照溶液在芍药苷色谱峰保留时间附近未见干扰峰,说明所确定的色谱条件可以用于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见图1。
2.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10 μL芍药苷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记录峰面积,计算,RSD=0.67%(n=6),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2.7 稳定性考察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在0、2、4、8、12 h进样,记录峰面积,计算,RSD=1.85%(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测定结果稳定。
2.2.8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5份,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芍药苷平均含量为0.054 mg/mL,RSD=1.94%。
2.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芍药苷含量的样品5份,等量加入对照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略)
2.2.10 样品测定
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分别制备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供试品溶液各3份,依次编号为1、2、3。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各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表 2 样品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本实验对补阳还五汤的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采用TLC定性比较了不同极性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两剂型中的化学成分种类无显著性差异,但传统汤剂薄层斑点的色泽较配方颗粒更为明显。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以芍药苷为对照,曾以乙腈-水(17∶83)[2]为流动相,但实验发现乙腈-水(15∶85)可使芍药苷与杂质峰分离情况更佳,且峰的对称性好。方法学研究表明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结果良好,测定结果可靠。HPLC比较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约差7倍,提示配方颗粒工艺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但也不能据此就否认配方颗粒,尚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特别是药效实验数据,才能证明两者的优劣。
【参考文献】
[1] 黄崇善,刘焱文,明 媚,等.小青龙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49-50.
[2] 孙忠敏.小建中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比较[J].海峡药学,2005,17(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