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稳心颗粒;老年;心律失常
2004年2月-2006年2月,笔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6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4例均系本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住院67例,门诊67例;男96例,女38例;年龄60~89岁,平均74.5岁;心律失常为室上性者85例,室性49例;93例有反复发作史,35例为首次发作;就诊时心律失常发作时间最短1 h,最长3 d;总病程3 d~20 d。病因:冠心病7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3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心肌炎8例,肺心病5例,原因不明2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部闷痛、头晕乏力等。随机分为2组,各67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倍他乐克,12.5 mg,3/d;心率平,15 mg,3/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6),9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前、疗后各做1次心电图,治疗中每周做1次心电图。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比用药前减少≥90%或消失为显效;减少50%~90%为有效;减少&<50%或者无变化为无效。
3.2 2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变情况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略)注:经t检验,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3.3 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略) 注:经t检验,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3.4 不良反应
偶见轻度头晕、恶心,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未影响治疗。
4 讨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系临床常见疾病,可以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除与心脏本身病变有关外,与神经、体液因素等也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衡,可导致心电不稳定,而致心律失常。
快速心律失常隶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中药组成。其中党参、黄精性甘,益气养阴、健脾化湿;三七、甘松甘温,理气化瘀;琥珀性甘平,宁心复脉。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养阴、宁心复脉、定悸安神之功。笔者观察表明,采用稳心颗粒加西药治疗收到较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