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消肿止痛汤;创伤早期;小腿肿胀
损伤是运动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小腿系多间隔结构,暴力外伤早期组织间水肿,间隔压力骤然升高,严重者有引发小腿缺血性坏死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时可能拖延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痛苦。笔者以本院协定方消肿止痛汤辅助治疗损伤严重小腿肿胀疗效显著,并在2004年6月-2005年12月期间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患者中男37例,女48例;年龄18岁以下2例,18~50岁45例,&>50~60岁32例,60岁以上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8岁。所以病例均合并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创伤早期患者(1周以内),组织挫伤严重,局部张力大。按照随机数字原则随机分为脱水消肿中药内服组(中药治疗组)45例和脱水消肿组(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为:小腿肿胀,皮肤色亮、有皮下瘀斑,或有水泡;疼痛、被动牵拉痛;小腿活动受限;或合并有骨折脱位及肌腱、韧带损伤的症状;部分病例合并开放性伤口。
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患肢制动(石膏或夹板)抬高患肢,并且运用甘露醇静滴125 mL/15 min。中药治疗组加用消肿止痛汤内服,药用桃仁12 g,焦栀子6 g,当归12 g,泽兰12 g,牛膝12 g,五加皮10 g,牡丹皮12 g,红花6 g,延胡索2 g,大黄10 g,芒硝10 g,乳香6 g,没药6 g,金银花10 g,紫花地丁10 g。每日1剂,水煎3次,混匀后分早晚2次温服。3~5 d为1个疗程。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痊愈:小腿或关节肿胀消退,与对侧基本相同,疼痛消失,无张力性水疱形成或再形成,皮肤出现皱褶,肢端血运恢复良好;有效:肿胀明显减轻,无张力性水疱形成或再形成,疼痛基本消失,肢端血运有较大恢复;无效:筋膜间室综合征形成,或肿胀、疼痛与肢端血运变化不明显。
3.2 结果
中药治疗组无1例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疼痛减轻或消失时间为3~5 d,平均消肿时间3.8 d,无再发肿胀;对照组8例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处理,疼痛减轻或消失时间为5~11 d,平均消肿时间7.9 d。中药治疗组痊愈39例,有效6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
4 讨论
消肿止痛汤具有消肿止痛、攻下祛瘀功效,大黄、桃仁、芒硝荡涤凝瘀败血,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引以下行,推陈致新,使瘀血肿胀随大便而散解;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现代药理证实具有一定的血管舒张作用,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及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有中枢性镇痛作用等;红花、当归、牡丹皮、延胡索、乳香、没药是行气散血祛瘀、消肿定痛之良药,抗炎止痛效果确切;牛膝、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牛膝引药下行;焦山栀通三焦、清热除湿,利于瘀血散、水气通调;泽兰利水除湿消肿;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瘀血有祛除之道,气血有运行之路,水湿运化有的放矢。综观全方以消肿止痛、攻下祛瘀药为主。观察结果显示,消肿止痛汤可明显减轻患者因创伤及筋膜间室压力增大所引起的疼痛,加速肿胀消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筋膜间室压力大所带来的筋膜间室综合征。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