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普艳,吴秀艳,刘彦君
【摘要】 目的 观察毫米波脉冲穴位照射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原来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毫米波脉冲照射穴位治疗,治疗14次后,分别比较28 d、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28 d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0.01),空腹胰岛素及C肽明显升高(P&<0.05,P&<0.01),餐后胰岛素及C肽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3个月、6个月及1年后,治疗组患者血糖并无反弹,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5,P&<0.01),餐后胰岛素及C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空腹胰岛素及C肽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毫米波脉冲照射穴位可以改善胰岛功能,并能增加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其早期和远期的作用不同,早期可能为刺激胰岛素分泌,远期可能为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利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穴位治疗;毫米波脉冲;胰岛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slet β-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 Selecting 12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y were assigned randomly 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CG) and treating group (TG).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Wei li acupuncture therapy instrument in the treating group for 14 times, we measure the plasma glucose, HbA1c and insulin level, C peptide on 28 days,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Result After treating for 14 times FBG and 2 hour PBG in treat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Fast insulin level and fast C peptide in T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The different of 2 hour insulin and 2 hour C peptide were not seen between CG and TG (P&>0.05). The level of plasma glucose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at of treating for 14 times and 3 months, 6 months or 1 year (P&>0.05). But the level of HbA1c, 2 hour insulin and C peptid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G (P&<0.05, P&<0.01). The level fast insulin and fast C peptide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at in CG and in TG (P&>0.05). Conclusion Wei li acupuncture therapy instrument can improvement the islet β-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cupuncture treating;islet β-cell function
2002年11月-2004年12月,笔者运用WLTY-2000型糖尿病电脑治疗仪对无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毫米波脉冲穴位照射治疗,初步探讨毫米波脉冲照射穴位对胰岛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122例,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糖尿病中心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治疗组62例,男性27例,女性35例;年龄37~65岁,平均(43.22±8.99)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8个月,平均(4.11±3.14)年;23例注射胰岛素,39例口服降糖药物。对照组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0~69岁,平均(42.89±11.23)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2个月,平均(4.31±3.56)年;19例注射胰岛素,41例口服降糖药物。同时进行了2组胰岛水平的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BG)及餐后血糖(PBG)、胰岛素水平(INS)、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查。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参照WHO 1999年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选取无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并考虑脱落等因素,病例的随机分组方案采取随机分组设计。
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穴位照射治疗。将北京伟力技贸公司生产的WLTY-2000型糖尿病电脑治疗仪接通电源,按症状键选择“普通糖尿病”屏幕。穴位选择:肺俞、廉泉、合谷、鱼际、神门、三阴交、照海、内庭、中府、命门。选定穴位后将毫米波探头固定在穴位上,按“设定”键设定超低频电脉冲强度,选择合适的强度(以患者感觉到中度发热、轻微刺痛为宜);按“治疗”键,进行逐一照射治疗,每个穴位照射时间为4 min。隔天1次,14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按照原有的治疗方案进行控制血糖,其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用药等方面不变。
检测指标:检测治疗后每位患者的FBG、PBG、HbAlc及空腹和餐后INS、C肽水平,并随访1年,复查3、6个月及1年后的以上各项指标。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运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对照组基本按照原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监测其各项指标,在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经治疗后,39例口服降糖药物患者中有12例药物减量,占30.7%;23例注射胰岛素患者中有14例胰岛素用量减少,占60.8%;其中有1名患者出现连续低血糖反应未坚持到治疗终点。
3.2 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经28 d治疗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空腹INS及C肽均有显著性的升高(P&<0.05, P&<0.01);餐后INS及C肽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3个月、6个月及1年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无明显反弹,空腹INS及C肽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餐后INS及C肽较对照组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HbAlc较对照组也有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各项指标的比较(略)注:2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一时段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关于糖尿病的病机,《诸病源候论?渴病候》中说:“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若脏腑因虚实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渴也。”由此可见,糖尿病的病机责之于脏腑功能失调。而《黄帝内经》中有以下的论述:“心移寒于肺,肺消……”、“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肾热病者,先腰痛、洐酸,苦渴,数饮,身热”、“膀胱者,津液之府,宣行阳气,上蒸入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转为消渴”,故在五脏六腑中,以心、肺、脾、肾及大肠、胃、膀胱功能失调为主。《诸病源候论?大渴后虚乏候》中有“夫人渴病,皆由脏腑不和,经络虚竭所为”的论述。所以,除了脏腑功能失调外,与经络也密切相关。
本研究是以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观点,根据糖尿病的病机选取穴位,结合现代毫米波脉冲照射技术进行治疗。中府为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鱼际为肺的荥穴;神门为心经的输穴及原穴;三阴交属脾经,为足太阴、厥阴及少阴的交会穴;照海属于肾经,为八脉交会穴;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内庭为胃经的荥穴;肺俞属膀胱经,为肺的背俞穴。以上穴位主要是调节所属脏腑功能,使津液来源及运行顺畅。廉泉为任脉穴位,命门为督脉穴位。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选取两穴意为调节所有阴脉及阳脉的功能,使经络功能正常。毫米波穴位照射原理是采用先进毫米波脉冲频率照射治疗技术并辅以特定频率的电脉冲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调节内分泌和神经系统。
本研究主要针对无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研究结果可知,早期运用毫米波脉冲照射技术对选定穴位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空腹INS及C肽分泌增加,从而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而对餐后2 h的INS水平无显著性的影响。随访3、6个月及1年后,空腹INS及C肽无显著性的升高,餐后2 h INS及C肽却显著性的降低,随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无明显反弹;HbAlc也显著性降低。这就表明利用中医学理论选取特定穴位进行治疗单纯的糖尿病患者,使其血糖下降的原理在早期及远期机理不同。早期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间接看出远期可能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总之都达到了改善胰岛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仅选择糖尿病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因为糖尿病发病初期应该着手于全身脏腑经络功能的调节,改善胰岛功能,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这也是本研究的宗旨所在。对于已经有明显并发症的患者,可能主要着重于其它的病机及其病变脏腑,其所选穴位及治疗手段也就相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