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干预治疗;益气降浊祛瘀方
代谢综合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发一系列临床、生化、体液代谢失常引起的多种物质代谢异常的征候群,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2004年9月-2005年10月,笔者采用益气降浊祛瘀方临床干预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内科。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1∶1.62;年龄35~70岁,平均49.52岁。糖耐量减低者25例,病程3~5年,其中伴有高血压者18例,伴高脂血症21例,兼有高血压、高血脂者14例;糖尿病者35例,病程5~11年,经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其中伴高血压24例,高脂血症26例,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冠心病5例。体重指数≥25 kg/m2者51例。
1.2 西医诊断标准
60例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1],即符合下列4项中的3项以上者:①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 kg/m2;②空腹血糖(FBG)≥6.1 mmol/L及或糖负荷后血浆糖≥7.8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 mm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三酰甘油(TG)≥1.7 mmol/L及(或)空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
1.3 中医诊断标准
体胖多食,腹满呕恶,胸闷,气短乏力,烦渴喜饮,便秘溲多,舌淡紫,苔白腻,脉沉滑。
1.4 纳入标准
符合本病中西医诊断标准,且能坚持服药者。
1.5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35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肝肾功能异常者;④FBG&<7.0 mmol/L或&>1l mmol/L,血压&>160/100 mmHg或&<140/90 mmHg者;⑤对本方过敏者。
转贴于1.6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均采用自拟益气降浊祛瘀方治疗。基本方:黄芪、山药各120 g,苍术、茯苓、法半夏、荷叶、莱菔子、丹参、蒲黄、桃仁、山楂、知母、葛根各60 g,酒大黄30 g。诸药共研成细末为散剂,每日3次,每次10 g,饭前冲服,28 d为1个疗程。基础治疗为饮食控制、运动等。糖耐量减低者单服本方,糖尿病患者常规服用降糖药,高血压患者停用降压药。
1.7 观察项目及方法
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1日、疗程结束后次日及4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标。
2 结果
(见表1)表1 60例患者用药前后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的变化(略)注:用药后较用药前比较,P&<0.05。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属中医学“消渴”、“眩晕”、“痰证”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多为肝郁、阴虚阳亢或阴阳两虚、痰浊壅盛等。本病的发生机理多为气虚痰瘀阻滞,其病位在脾胃中焦,病理产物为痰浊、瘀血。益气降浊祛瘀方中黄芪、山药、茯苓健脾益气为君,脾气健运,水谷则化,乏力、腹满、呕吐、善食诸症缓减;辅以半夏、苍术、草决明、荷叶化痰降浊,使痰湿除,浊阴降,清阳升则眩晕、头痛症消;佐以丹参、蒲黄、桃仁、山楂、酒大黄活血化瘀通络,使瘀血去、脉络通,使动脉硬化延缓发展;葛根、知母甘淡生津消烦渴而不滋腻碍脾。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山药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提高和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从而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达到减缓胰岛素抵抗;苍术、半夏、草决明、丹参、大黄等有调节血中脂质代谢作用;荷叶、草决明、苍术、山楂中的植物固醇可竞争性和胆固醇结合,减少肠道脂质的吸收,其多糖和纤维等可和胆汁酸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促进胆固醇的降解代谢;丹参、酒大黄可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而降脂减肥;知母水提液可降低血清胰岛素与人红细胞胰岛受体结合率而达到降糖作用,并且丹参、草决明、山楂、葛根又具有扩张血管降压之功。
总之,本方具有健脾益气、化浊祛瘀、降脂减肥、降压、降糖等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特点,对胰岛素抵抗所致代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干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和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