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合乳酸菌制剂对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预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791 日期:2025-07-31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制剂 婴幼儿 肺炎 继发性腹泻 预防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中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病毒药物和广谱抗生素不断升级换代,对小儿肺炎的防治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然而由于抗生素也抑制正常菌群中的有益微生物,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继发性腹泻,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25.0 %~52.9 %[2]。本研究应用微生态疗法进行预防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儿科共治疗小儿肺炎175例, 175例肺炎的患儿全部为住院患者,均在起病72 h内入院,无腹泻及营养不良。其中男98例,女77例;年龄1个月~3岁。11例入院前口服羟氨苄青霉素50 mg/(kg·d)8例,口服克拉霉素20 mg/(kg·d)3例。将175例患儿按性别分开,再分别根据住院时间排序,单号入院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院前抗生素应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诊断标准[1]: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按照《儿科学》诊断标准 。重症患儿表现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超过40次/分;可出现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指甲青紫。两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若有病灶融合扩大,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叩诊可呈浊音。

  3.大便培养:分别于入院后未用抗生素前和出院前,取175例患儿的新鲜大便标本,直接划线接种于血平板等分离培养基中,置37℃温箱中培养24~48 h。

  4.治疗方法:入院后2组患儿均使用头孢2代抗生素加病毒唑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入院当日即给口服复合乳酸菌胶囊(年龄≤6月,每次1/2粒,每天2次;&>6月,每次1粒,每天2次,每次服药时间与抗生素服用时间间隔3 h)。对照组在出现腹泻后服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服用剂量和时间同观察组)。

  5.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2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结果

  1.腹泻比例:观察组腹泻发生的比例比对照组低,腹泻发生时间比与对照组晚,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9例出现腹泻,大便量不多,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对照组28例出现腹泻,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稀便12例,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样便16例。2组患儿入院后未用抗生素时及出院前大便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对照组1例出院前大便镜检见少量红细胞。

  2.肺炎治疗情况:出院时观察组肺炎治愈为94.32 %(83/88),好转5.68 %(5/88);对照组,治愈93.10 %(81/87),好转6.90 %(6/87)。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5)。2组病例均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表22组患儿腹泻情况比较[例(%)]

  讨论

  临床上,小儿肺炎在未获培养结果前多根据经验选用敏感的药物,以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居多,有的甚至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但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许多外界因素影响而致菌群失调,尤其是应用广谱抗生素易导致小儿肠道正常菌群紊乱、使胃肠功能紊乱,出现继发性腹泻。从肺炎的病理生理和腹泻的发病机制分析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病因如下:1.在发生肺炎时,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微循环障碍等,肠道黏膜缺氧,抵抗力降低,黏膜屏障作用降低。2.病原体毒素可使胃黏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导致屏障功能破坏,使胃肠功能紊乱,使双糖酶活性下降,双糖吸收减少,渗透压增加引起水样腹泻。3.治疗肺炎的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使肠道正常菌群紊乱,主要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显著下降,产毒性大肠杆菌在菌群中所占比例相对升高,产生大量肠毒素,使肠上皮细胞减少Na+和水的吸收、促进CL-分泌,形成大量水样便,导致患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4.抗生素的应用可直接刺激肠道和植物神经引起肠道蠕动增快,导致患儿腹泻。

  对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预防首先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保护肠道正常菌群;其次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已受到重视[3]。复合乳酸菌胶囊含有乳酸杆菌,嗜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3种活乳酸菌,活乳酸菌能在肠内繁殖,产生乳酸,抑制肠道内腐败细菌的繁殖,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的运动功能,从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到预防和治疗腹泻的作用。且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可同时应用。肺炎继发性腹泻多发生于应用抗生素5~10 d,早在用药第1天,迟至停药后6周发病,轻重不等,从轻型微自限性腹泻至播散性肠炎,多为水样便、糊状便[4]。本研究发现,腹观察组发生腹泻9例(10.2 %),对照组发生腹泻28例(32.2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现腹泻的时间在应用抗生素3~10 d,与之相符。且观察组发生腹泻较对照组晚、持续时间短。因此认为复合乳酸菌胶囊可以预防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和减轻腹泻程度。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3.

  2Turck D,Bemet J P,Marx J,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oral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in an outpatient pediatric population[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3,37(7):2226.

  3唐秋雨,林滨榕,吴斌,等.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732734.

  4朱燕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9(1):4648.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