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高校的思政工作和教育宣传应紧贴学生实际需要,目标要清晰明确,管理模式应具体可行,各种实践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 责任感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应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综合能力。因此,利用大学这个塑造人格的场所,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及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职责。
一、 大学生责任感现状及原因
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不满足毕业时只拿个专科学历。因此,许多人一入校便开始了明确的个人规划:一方面,参加自考或争取毕业后升本,从文凭上为自己增加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入党、获奖,为就业增加砝码。可以看出,学生的所思所想大多定格于个人发展,凡事都从个人利益出发,以“我”为中心。
大学生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国门打开后,伴随着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的进入,对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批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易被对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比较崇拜的大学生所盲目接受,从而导致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
(二) 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现处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念遭遇挑战,而新的价值体系还尚未建立,加之市场经济所遵循的追逐利益的价值规律,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三) 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过分放纵和溺爱孩子,削弱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助长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缺乏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的方法手段,致使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内容空洞、方法陈旧,同时,也缺少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没能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导致进入大学和社会后问题层出不穷。
大学生虽然年龄上已进入成年,但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人生观也尚未定型,而大学正是塑造人格的场所,因此,充分利用这个有效时机,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不断引导他们担当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多年来,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提升大学生责任感的探索
(一) 思想教育贴近学生实际,指向明确、具体。
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空泛,与学生实际比较脱节。“两课”内容过于理论说教,学生对长久以来的这种“大”而“空”的灌输已麻木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增设了《人生修养》系列课程,目的是将品德教育贴近学生现实需要,让品德和修养的提升成他们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引导学生行为模式的转变。
转变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固然不易,但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更加困难,大多数人容易成为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建立了一套量化的行为管理系统——诚信银行。如果学生思想端正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上进表现优良,愿意为同学、团队和社会奉献爱心,经常参加社团和各种实践活动,全校教工都能给予诚信银行加分的鼓励,反之,若学生责任感缺乏,不思进取且自律性不强而违犯校规校纪时,将给予诚信银行扣分的处罚。诚信银行的积分将与学科成绩同时计入期末的综合测评,作为评优评先、推荐入党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诚信积分的合格标准是每一位学生必须达到的,否则,不能顺利升级和毕业。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是一个艰辛和漫长的过程,既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一个平台,而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便是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有利平台。因此,我们有目的地组织开展了一些活动,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同学、学校及社会的责任感。
(一)、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参议会。在每年一度的参议会上,学校都广泛收集了学生代表反映的意见和问题,从学院的管理、教学的设计、学生工作到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每份议案都提给出了可行性建议与解决方案。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将自己当作学院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各项管理中,主动为学院的发展和进步献计献策,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的责任感,这一活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二)通过各种校内活动,增进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感。
1、为了有意识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专门设立了辅导员助理岗位,让他们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帮助一年级同学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每一学期,我们还组织开展各种专业对口的学习交流和技能比赛,增进各年级间的交流和情感,不断增强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以榜样的作用示范和带动低年级学生。
2、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在平时的宣传和教育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不仅要埋头读书,还要关注国内外形势及社会发展与变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同时,要求学生在社会需要时,应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开展社会活动,如:到孤儿院、养老院进行慰问,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市场和社区环境等。志愿者还定期进入当地小学开展义教活动: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教给小朋友防震减灾的小知识等。
“实践出真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重在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他们搭建体验的平台,有助于帮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责任。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技能服务社会的机会,一方面,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和修养也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引领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江,郭文利.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管见[J]中国成人教育,2005(05):35-36.
[2] 余瑞祥.多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27.
[3] 杨能山.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03):74-75.
关于提升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