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种不同方法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反应的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134 日期:2025-06-15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硫酸镁加地塞米松冰敷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化疗的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50%硫酸镁加地塞米松混合液浸湿纱布冰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浸湿纱布湿敷。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反应,采用50%硫酸镁加地塞米松混合液浸湿纱布冰敷的疗效优于50%硫酸镁浸湿纱布湿敷。
【关键词】硫酸镁 地塞米松 冰敷 预防 静脉反应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累及穿刺侧手臂,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谈化疗色变”,甚至放弃化疗,影响治疗的进程。为了减轻化疗引起患者局部出现的静脉反应,我们原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但效果不明显,现对我科60例乳腺癌化疗的病人,分别用50%硫酸镁加地塞米松冰敷局部与50%硫酸镁局部湿敷的传统方法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8月在我科住院实施化疗的乳腺癌病人60例,均女性;最大年龄65岁,最小32岁,平均50.2岁;文化程度选择初中及以上病人,其中初中20例、中专13例、高中10例、大专9例、本科8例。
  1.2 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住院号单数30例为观察组,双数30例为对照组,穿刺部位选择手臂和手背。观察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200ml加地塞米松20mg混合液放冰箱冷藏室内(温度2oC-8oC)。化疗药物输入5分钟后(过早冷湿敷使血管收缩,不利于药物输入),据穿刺点近心端约0.5cm处,用浸湿过混合液的8层纱布贴敷30min(如果此间纱布块干后需再浸湿,继续冷湿敷直至30min)。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斑、苍白等,防止冻伤,以及观察病人有无其他副反应,如神经、消化系统等毒性症状,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浸湿50%硫酸镁的8层纱布在据穿刺点近心端约0.5cm处局部湿敷30min。两组病例滴入化疗药物的滴速均相同;并且每天执行1次,持续3天后进行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静脉反应判断标准 根据WHO规定的静脉反应分级标准[1],观察静脉反应情况:0级:局部无痛;Ⅰ级:局部无痛,但发红;Ⅱ级:局部轻度疼痛,发红;Ⅲ级:局部中度疼痛,轻度肿胀、灼热;Ⅳ级:重度疼痛,中或重度肿胀;Ⅴ级:顽固性疼痛,中度或重度肿胀。
  2.2 两组静脉反应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反应情况比较
  
  经Ridit秩和检验,u=4.0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静脉反应是输注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化疗药物直接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注射后可使人体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长期刺激可使血管痉挛,血管扩张,发生静脉反应。病人局部出现疼痛,穿刺静脉发红,时间长后静脉弹性降低,甚至反复、多次使用后静脉呈条索状发黑发硬。而化疗药物所致静脉反应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组观察组中50%硫酸镁有高渗收敛作用,穿透皮肤,直接作用于表浅静脉,使表浅静脉扩张充盈,湿敷加强这一作用[2]。同时地塞米松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对抗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炎症,在炎症早期减轻渗出、水肿,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进一步有效地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或扩散,促进组织修复。而冰敷方法应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刺激局部迅速降温,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由于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从而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同时可使神经末梢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3]。因此,我们采取50%硫酸镁加地塞米松冰敷的综合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反应,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耐受性,利于临床化疗的顺利进行,对身体无副作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2:219.
[2] 胡岳,李春凌.预防诺维苯致周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2,27(7):530-531.
[3] 苗维法,李学桐.化疗药物外渗及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67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