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心梗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冠脉造影结果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496 日期:2025-05-19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 M I)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80例急性心梗患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成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组分为A、B组,A组溶栓距发病6小时内,B组为7-12小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溶栓对AMI的治疗效果。结果 溶栓组患者的冠脉造影再通率77.78%(70/90)高于非溶栓组
63.33% (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A组血管再通率为86.67%(39/45)高于B组为68.89%(31/4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4.11P&<0.05)。结论 发病6小时内行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AMI梗阻血管再通率,对AMI有较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肌梗塞 溶栓 冠脉造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及早、有效地使梗死区血管再通是治疗AMI的关键。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可挽救濒死心肌、限制梗死面积扩大、降低患者死亡率。溶栓治疗是再通梗死区闭塞血管的有效方法。为观察溶栓对AMI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180例AMI患者,按实际情况分成溶栓组和未溶栓组,通过冠脉造影观察溶栓对AM I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00-200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95例,女85例,年龄43-87岁,平均54.6岁。前壁梗死102例(含局限前壁、前间壁、侧壁、广泛前壁梗死),下壁梗死78例(含局限下壁、下侧壁、下后壁)。按患者实际情况分成溶栓组和未溶栓组,各90例。溶栓组梗塞血管为左前降支50例,左回旋支22例,右冠状动脉18例。未溶栓组梗塞血管为左前降支46例,左回旋支24例,右冠状动脉20例。溶栓组无溶栓禁忌证。溶栓组按溶栓治疗距起病时间分为A、B组,各45人,A组为6小时内,B组为7-12小时内。
  1.2 方法
  1.2.1 治疗
  1.2.1.1 溶栓组 ①溶栓:入院确诊为急性心梗后立即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 g嚼服,3日内每日1次,同时予重组链霉素(r S K)150万U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60min,密切注意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缓解情况、血压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黏膜、尿液出血,每隔1小时复查心电图、心肌酶变化,监测患者PT、TT、APTT、INR的变化情况。
  1.2.1.2 未溶栓组 患者入院确诊为AMI,但因各种原因或有溶栓禁忌证未能行溶栓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面罩吸氧,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予吗啡解除患者疼痛、硝酸甘油缓解患者症状;如患者有心律失常,则以相应药物或仪器治疗;休克者予补充血容量、升压药、血管扩张剂控制休克;予极化液、辅酶A、Vitc等改善心肌细胞代谢。
  1.2.2 冠状动脉造影 ①溶栓组: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冠状动脉造影于溶栓90 min后进行。采用seldinger 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造影,检查患者梗死区血管再通情况,梗阻血管按TIMI分级,2级或3级为血管再通。②未溶栓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一般于发病后5-7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梗死区血管再通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转贴于    2 结果
  2.1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 溶栓组梗塞血管为左前降支50例,左回旋支22例,右冠状动脉18例。冠脉造影按TIMI分级标准:0级12例,1级8例,2级13例,3级57例。冠脉再通率为77.78%(70/90)。未溶栓组梗塞血管为左前降支46例,左回旋支24例,右冠状动脉20例。冠脉造影按TI M I分级标准:0级21例,1级12例,2级21例,3级36例。冠脉再通率为63.33%(57/90)。溶栓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表明溶栓可提高AMI梗阻区血管再通率。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急性心梗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溶栓治疗能及早、有效地恢复梗阻区心肌供血,阻止梗塞心肌面积扩大,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冠状动脉造影既能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和程度,又能评估患者预后,是判断梗阻区血管是否再通的金标准。目前国内有人主张在溶栓后2小时内行冠脉造影检查,但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病情较重,行冠脉造影风险较大。但本研究中的溶栓组选择在溶栓后90m i n行造影检查是为了及早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以便尽早制定相应的补救治疗措施。而非溶栓组则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造影检查,一般为5-7天。
  本研究表明溶栓组患者的冠脉造影再通率77.78%(70/90)高于非溶栓组63.33% (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A组血管再通率为86.67%(39/45)高于B组为68.89%(31/4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4.11,P&<0.05)。
  表明溶栓治疗可提高AMI梗阻区血管再通率,且溶栓距起病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但发病6小时后溶栓仍有较大意义。
  综上所诉,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Aleksander D.Popovic MD,Alecsander N,et a1.Acute and long-term effects ofthrombolysis after anterior wait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with serial assessment of infarctexpansion and late yen-tricular remodeling[J].Am J Cardiol,2006,77(5):446.
[2] Verstraete M,Bernard T,Bary M,et al.Randoised trial of intravenous recombinanttissr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versus intravemons streptokinase in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Report form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Study Group for Recombinant Tissu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Lancet,2006, 45(34):842
[3] 李新军,郭向东,等.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成功后相关冠状动脉的动态观察 [B].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 81—82.
[4] 马伟东,黄锦波,林梅香.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临床指标的研究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77—78.
[5] 陆东风,李昭骥,熊龙根,马礼坤,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和晚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改变 [A].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5(14): 41—42.
[6] 席宏巍,金立伟,刘军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A].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 67—6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