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牛分枝杆菌对实验性老年肺结核的免疫保护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8440 日期:2025-03-30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实验性老龄小鼠肺结核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老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法分为3组:无免疫保护组(C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预防组(M组),卡介苗(BCG)预防组(B组),分别在0 wk给予生理盐水0.1 mL,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 μg,BCG 0.1 mg皮内注射. 4 wk后将浓度为5×105/mL的H37Rv标准菌株0.2 mL经小鼠尾静脉给予攻毒. 感染6 wk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肺脏肺泡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数及肺组织病理学分析. 结果:M组和B组的CD4+ 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48.81±3.10, 3.84±0.37),(48.08±3.72,4.16±0.24)均较C组(38.97±3.03,3.25±0.26)显著升高(P<0.01). 而M组CD4+/CD8+比值则低于B组(P<0.05). M组和B组肺脏肺泡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数分别为(2.3±0.5),(2.7±0.6),较C组(5.4±0.9)显著降低(P<0.01). 组织病理学显示M组和B组肺脏结核病变以增殖性结核结节为主,无坏死结节;C组肺脏则以淋巴细胞结节、坏死结节为主. 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可增强CD4+ T淋巴细胞活性,对实验性老龄小鼠肺结核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牛 菌苗 肺结核 老年
  0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肺结核患病率和发病率高峰正向老年人群推移,老年肺结核已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并成为了结核病主要传染源之一[2],但是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仍无实质性突破,所以老年结核病尤其是肺结核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至今尚未找到有效、实用的预防措施[3]. BCG对老年人免疫保护效果不确定,并且可能会引起BCG菌血症而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试图建立老龄小鼠肺结核模型,研究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老龄小鼠肺结核的免疫保护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无特定病原体(SPF)老龄C57BL/6J小鼠30只,鼠龄24~26 wk,体质量22~26 g,购于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为安徽龙科马生物制药公司产品;H37Rv标准菌株来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BCG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兔抗鼠CD3+/CD4+,CD3+/CD8+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BD公司. 721型可见分光度仪,上海光谱仪器公司生产;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由美国BD公司生产.
  1.2方法
  1.2.1免疫预防采用随机法将30只老龄C57BL/6J小鼠分为3组:无免疫保护组(C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预防组(M组),卡介苗(BCG)预防组(B组),分别在0 wk给予生理盐水0.1 mL、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 μg、 BCG 0.1 mg皮内注射,只免疫1次.
  1.2.2结核分枝杆菌攻毒免疫4 wk后,取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培养3周生长良好的H37Rv标准菌株,经磨菌管充分研磨成匀浆,加生理盐水稀释,测OD600值带入菌液浓度OD回归方程得到菌液浓度,调整至5×105/mL,经小鼠尾静脉注射此悬菌液0.2 mL,实施攻击.
  1.2.3观察指标结核分枝杆菌攻毒6 wk后,处死小鼠,解剖取材,观察下列指标.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取外周血0.1 mL,肝素钠抗凝(500 U/mL),加入5.5 μL兔抗鼠CD3+/CD4+,CD3+/CD8+ FITC标记单克隆抗体,放入4℃冰箱,30 min,加入红细胞裂解液3 mL混匀,待红细胞完全裂解后,1500 r/min离心5 min. 弃上清液,加入PBS缓冲液4~5 mL混匀,15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 以上操作重复2~3次,弃上清液加入PBS缓冲液恢复体积至1 mL. 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每个标本记数淋巴细胞3000个. 镜检:取右肺用40 g/L甲醛,经脱水、浸腊、包埋,4 μm连续切片,作HE染色和齐尼法抗酸染色. 肺脏肺泡巨噬细胞结核分枝杆菌记数:每张切片随机镜检5个视野,计算每个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均数. 组织病理观察:病变结核结节性质及范围分为以上皮细胞结节或结核性肉芽组织为主的增殖性结核结节;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结节和以干酪病变为主的坏死性结节. 对每个标本随机镜检10个视野,并行结核结节分级:无病变为0,表示为-;病变范围&<10%为+;10%~24%为;25%~50%为;&>50%为.
  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用x±s表示. 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M组和B组CD4+ 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1);而CD4+/CD8+比值M组较B组降低(P&<0.05, 表1).表1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略)
  2.2肺脏肺泡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数M和B组小鼠肺脏肺泡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数(2.3±0.5,2.7±0.6),较C组(5.4±0.9)显著降低(P&<0.01,图1).
  2.3肺脏病理学C组肺组织主要病理改变是淋巴细胞结节、坏死结节为主,未见增殖性结核结节. M及B组肺组织以增殖性结核结节和淋巴细胞结节为主,未见坏死结节,但B组增殖性结核结节分布范围较M组广泛(表2, 图2).表2小鼠的病理学观察(略)
  3讨论
  结核病流行高峰移至老年是全球结核病流行的一大特征. 老年肺结核占老年结核病的75%以上. 根据2000年流调显示老年肺结核患病率(1286/10万),涂阳率(390/10万),涂阳病例占各年龄组的37.1%[4],且在治疗中耐药率高,并发症多,使老年肺结核极易发展成为难治性结核病,从而进一步加重结核病疫情[2]. 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老年肺结核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母牛分枝杆菌含有高浓度的、所有分枝杆菌共同的I型抗原,可启动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能使T淋巴细胞恢复对共同性保护抗原的识别,提高免疫细胞活性[5]. 还可以通过提高巨噬细胞产生h3O2,NO水平,促进胞内结核菌的杀灭. 且母牛分枝杆菌不含介导变态反应的Ⅳ型抗原,从而减轻组织坏死性病理改变.

转贴于   本研究发现无免疫保护的老龄小鼠抗结核菌能力不及免疫保护组. 与各免疫组相比较,虽然无免疫组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了较多的结核分枝杆菌,但杀死结核分枝杆菌能力差,吞而不灭,说明其免疫功能低下. 而免疫保护组,通过免疫激活,增强了免疫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消除结核菌的能力,显著减少了肺泡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体内活菌数量,从而阻止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从免疫学评价结果来看, 无免疫保护组CD4+细胞数目及CD4+/CD8+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各免疫保护组, 则进一步验证了此结果.
组织病理观察显示C组病变处极少有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灶性坏死. M组和B则是大量类上皮细胞聚集,形成增殖性结核结节,未见坏死性改变. 提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显著减少老龄小鼠肺部病变范围,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BCG虽也能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的发生,减少其死亡率,但对成人结核病的预防是无效的. 这主要是因为:①BCG为减毒活菌,具有潜在致病性,不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②由于自身遗传物质缺失,BCG接种后免疫力不持久,即使复种也不易恢复. ③环境分枝杆菌异源免疫的影响,使其免疫预防效果不确定[6-7]. 老龄人群免疫功能显著下降,T淋巴细胞数目只有青年时期的70%,且活性也降低,接种BCG不仅起不到预防效果,而且可能引起BCG菌血症而引发严重后果.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系加热灭活制剂,对人不致病,只增强免疫力,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不引起菌血症和变态反应,应用安全有效[8]. 本实验结果表明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于老年肺结核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其效果接近BCG,因此它可作为预防老年肺结核发生的免疫制剂. 但真正大规模推广应用尚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屿. 重视老年肺结核问题[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6): 323-324.

  [2]肖和平,邓伟吾. 老年肺结核[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0,6(1):8-10.

  [3]方海红(译). 结核病疫苗新策略[J]. 国外医学预防分册,2003,26(5):207-210.

  [4]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办公室.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71-74.

  [5]Power CA, Wei G. Mycobacterial dose defines the Th1/Th3 nature of the immune response independently by the intravenous, subcutaneous or intradermal route [J]. Infect Immun, 1998, 66(2): 5743-5750.

  [6]Brandt L, Feinocunha J, Weinreicholsen A, et al. Failure of the mycobacterium bovis BCG vaccine: Some species of environmental mycobacteria block multiplication of BCG and induction of protective immunity to tuberculosis [J]. Infect Immun, 2002, 70:672-678.

  [7]Brooks JV, Frank AA, Keen MA, et al. Boosting vaccine for tuberculosis [J]. Infect Immun, 2001, 69:2714-2717.

  [8]Waddl RD, Chintuc, Line AD, et al.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fivedose series of nactivated M.Vaccae vaccination for prevention of HIVassociate tuberlusis [J]. Clin Infect Dis, 2000,30: S309-3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