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态监测情况下战士基本认知能力的变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579 日期:2025-03-21 来源:论文网

      作者:马进,胡文东,王家同,文治洪,王涛,李晓京

【关键词】 记忆短时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calculative ability or instantaneous memory ability of soldiers in condition of dynamic monitoring. METHODS: Twentytwo soldiers were examined by the test of numeral plus photic point, and the test of planar numeric hunting for fifteen days. RESULTS: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time of every right answer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xperiment. CONCLUSION: There is an obvious period of study for the soldiers to learn at the beginning and with the increasing proficiency, the results will gradually be better, which followed by a learning plateau. In the end, the results become stead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f training should be arranged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formity and variability of training methods should be integrated.
  【Keywords】 military personnel; dynamic monitoring; calculative ability; memory shortterm
  【摘要】 目的: 探讨现役部队战士在动态监测情况下计算能力、短时记忆能力等基本认知能力的变化.方法: 应用DXCV型心理测评仪,对22名战士连续进行15 d的数字、光点数相加测验以及二维数字搜索测验.结果: 战士在动态监测情况下,做对每道题的时间这项指标在实验的前、中、后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战士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开始有一段明显的学习过程,随着熟练程度的逐渐增强,成绩会逐渐提高,随后进入学习的高原期阶段,最后成绩则相对稳定.提示在展开军事训练时,应注重战士的心理特点,把个别、局部的动作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注重训练方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以保证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 军事人员;动态监测;计算能力;记忆短时
  0引言
  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但人又是较脆弱的,容易受到战争中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导致战斗减员.随着21世纪全球新军事变革的兴起,未来战争的特点是作战强度大,战斗节奏快,战场环境残酷.参战人员的心理压力将比以往更大的.在现代战争中,非战斗因素减员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战场精神症(battlefield psychiatry)为首要的非战斗减员因素[1].战场精神症,亦称战争精神病或战斗应激反应,专指因战场环境强烈刺激引起的参战人员心理、行为失调,自控能力减弱或丧失的征候群[2].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3].军人做为特殊职业群体的成员,其工作性质必然要求军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体现出军人特有的应对及决策能力.所以揭示战士在长期的动态监测中,个体能力变化的规律,对指导部队平时的训练从实战出发,适应平战时特殊事件的要求,提高对在各种应激事件的应对及处理能力,减少非战斗减员,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某部警卫连战士22名,男性,年龄18~22岁,平均(1959±114)岁,文化程度为初中或高中,均为右利手,视力正常,即往无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SCL90总均分测试成绩为161±032.
  1.2仪器和方法应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研制的DXCV型心理测评仪.试验任务一为数字、光点数相加测验.具体方法: 屏幕上每次呈现4个数字,要求被试者将它们相加起来;在答题过程中,会呈现5~10个光点,呈现时间为2 s,请被试者迅速数出光点的个数.最后,请被试者将4数相加的结果与光点个数再相加,报告所得答案;第二项任务是二维数字搜索测验.方法是: 在显示器屏幕上每次在呈现0~9、0~16、0~25、0~36和0~49中的不同数字中缺少一个数字,请被试者迅速将缺失的数字找出来,加以回答.这两项测验各有10套不同的题目,任务一的每套题目共有30道题,任务二的每套题目共有20道题,避免被试者记住测验的内容,产生学习效应,同时又保证这10套题目的难度完全一致.
  要求被试者每天做一套测验,时间约为30 min,连续做5 d后间隔1 d,共计15 d.记录答题正确数及反应时间,采用单位时间正确率评价被试者的反应能力水平.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重复测量的数据方差分析以及Origin 60软件包进行群体结果的图形描绘.
  2结果
  2.1数字光点数相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将22名被试者全部15 d 的测查结果进行简单筛选,以免因对仪器的不熟悉造成统计结果上的错误.然后进行重复测量的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群体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做对每道题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Tab 1).表1不同时间段做对每道题时间的比较(略)

  从Tab 1可以看出,全部被试者在前5 d和中间5 d,数字光点数相加测验的做对每道题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阶段则无显著性差异.
  2.2二维数字搜索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整理过程如实验一,所得结果如Tab 2所示.表2不同阶段单位时间正确率的比较
  从Tab 2可以看出,全部被试者在不同的时间以及对测试熟悉的不同程度下,二维数字搜索测验的做对每道题的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
  2.3数字光点数相加与二维数字搜索的动态图形根据这22名被试者连续15 d的测试结果见Fig 1、2.
  3讨论
  数字光点数相加主要是测验被试者的短时记忆和计算能力,同时也涉及双重作业影响.短时记忆是记忆类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外部信息经过感觉通道进入大脑后,信息的刺激强度、时间等因素被感知.短时记忆离不开当前意识,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4].双作业操作则被认为是最能够检测被试者注意分配的能力.
  二维数字搜索主要是测验被试者在注意的集中度和选择的灵活性、逆序数字空间及信息提取能力,同时也被认为是测查被试者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5].
  从测查结果可以看出,战士在较长时间的动态监测过程中,由于测验内容的单调性导致在实验的前后期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参见Tab 1、2,可以预见的是部队如果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不注重训练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甚至是科学性,那么训练的效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将会相差甚远.
  从Fig 1、2可以看出,在测验的前1/3时间,整体的结果都是比较差的,具体表现在做对每道题的时间、总时间长,正确率低,说明战士在问题解决以及注意分配上还是没有找到最佳的方法.随着测试的逐步深入以及对测验内容的逐步熟悉,即在测验的中1/3时间,结果开始逐渐好转,具体表现在做对每道题的时间、总时间变短,正确率升高,显示战士在上述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在测验的后1/3时间,由于测试成绩进入高原期阶段,成绩则相对稳定.由于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于问题解决方面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以及提高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所以会出现高原期阶段,但是如果运用科学方法,如有计划地学习,善于总结经验,以及重新调动起战士的动机强度,采用新的、灵活的练习方法,会很快突破高原期现象,使能力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被试个体在测试的初始阶段、中间阶段以及最后阶段所做的测试成绩与实验前的假设是一致的,建议部队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应注重战士们的特点,把个别、局部的动作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强化训练,要注重训练方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部队在平时应该加强战士们的心理训练,如可以模拟特殊情况下的各种情景,利用声、光等视觉或听觉的刺激,进行逐步的脱敏训练等方法来增强战士们的心理应激水平,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 Perconte ST,Wislon AT,Pontius FB,et al. Psychological and war stress symptoms among deployed and nondeployed reservists following the Persian Gulf war[J].Mil Med,1993;158(8):516.
  [2] Marcum M,Cline DV. Combat stress reactions in Iraqi enemy prisoners of war[J].Bull Menninggex Clin,1993;57(4):479.
  [3] 叶弈乾, 何存道, 梁宁建. 普通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586.
  [4] 王,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04-105.
  [5] 蒋志峰.珠心算的脑机制与育人价值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2;4:9-11.
Jiang ZF.The primary discussion of cerebral mechanism and education value of reckoning by heart[J].Chin J Edu,2002;4:9-1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