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学生
【Abstract】 AIM: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examination. METHODS: Following open questionnaire answered by 54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interview of 16 teachers, a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composed of 65 items, was developed. The preliminary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72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data of 687 (9542%) subjects were retrieved.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was established b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examined. RESULTS: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8 factors, namely: ability to prove oneself, 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over generalization, requital for elders, antipathy to test, test preparation, test selfefficiency, and test implication.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ies of the 8 factors were all more than 07, and the content validity and the structure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good. CONCLUSION: The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to examin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Key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cognition;questionnaires
【摘要】 目的: 初步建构中学生考试认知评价问卷.方法: 根据对54名中学生的开发性问卷调查和对16名教师的访谈,编制了含65个条目的问卷初稿;然后对7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687份,有效率为9542%;对687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俭约的原则和因子分析的具体结果对条目进行简化,对问卷结构进行探索;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中学生考试认知主要包括8个因子,分别为:“证明自己”、“担忧心情”、“过度引申”、“报答长辈”、“抵触情绪”、“考试准备”、“考试效能”、“考试意义”,8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以上,并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论: 本问卷信、效度已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中学生;认知;问卷
0引言
考试是每个中学生都会遇到的典型学校情境.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考试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决不仅仅意味着是一项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活动.它还关系到很多其他附带问题: 诸如前途,个人和家长的面子,老师、同学和家长对自己的态度等等.因此考试是中学生最重要的应激源之一,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引起学生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以至于近年来考试焦虑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1-3].但根据应激反应的特点,各种社会性应激源必须通过个人的认知评价系统整合后,才会引起应激反应[4].因此,中学生如何看待考试,其考试观是否正确、客观等构成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1.1问卷条目提取调查对象西安地区中学(含初、高中部)3所,其中重点中学、一般中学和农村中学各一所.从每校初一至高三,按学号顺序抽取前3名,合计54名.其中男生31名,女生23名;以及16高年资教师,平均教龄2032±431 a,均为高级教师以上职称.
1.1.2问卷初测调查对象西安地区中学(含初、高中部)3所,其中重点中学、一般中学和农村中学各1所.从每校初一至高三按学号顺序抽取前40名,合计720名,平均年龄1572±275岁,其中男生351名,女生336名.
1.2方法
1.2.1条目搜集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和老师座谈的形式对54名中学生以及16名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 (1)提到考试,你首先想到什么?主要考虑的是什么?(2)关于考试,你最担心的是什么?要求被调查者尽可能多地列举条目.随后对条目进行整理,形成含65个条目的问卷初稿.反应形式采用likert 5点评分.1~5分依次为: 完全同意、基本同意、说不准、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
1.2.2探索性因子分析对720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720份,回收率100%剔除字迹不清和明显填写不认真的问卷,如: 一道题选择多个被选答案等.最后得到68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542%.对687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e factor analysis,EFA),采用SPSS120软件.根据俭约的原则和因子分析的具体结果对条目进行简化.
1.2.3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效度检验采用独立专家评定的方法对本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检验.具体做法: 请5名教育心理专家(均为副高级以上职称)和5名高级别的中学教师(两名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教龄均在30 a以上)对条目进行审定(均未参加过题目编制).采用5级评判对其内容效度进行评判,1~5级分别为很好、好、一般、较差、差,并赋予5、4、3、2、1的分值.
2结果
2.1因子分析结果KMO=087,球形检验χ2=561547,p&<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提取(Principal components)公共因子,最大方差旋转(Varimax)法进行因子分析尝试.提取特征值&>1的因子,共8个.对在多个因子上有大致相当的负荷条目,以及在8个因子上负荷均未超过04的项目剔除,再作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后形成含30个条目的问卷,共包含8个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率为5130%.结果见Tab 1.随后根据每个因子高分条目特质,为这8个因子命名,具体如下:表1考试认知评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矩阵(略)
因子1: “证明自己”.高分者将考试看作是证明自己能力,改变别人对自己看法的最重要途径.如:“老师平时瞧不起我,我要考个好成绩,让他(她)刮目相看”;
因子2: “担忧心情”.高分者对考试过程和结果抱有一种无根据的悲观态度.如:“我考前准备得再充分,也无法取得最好的成绩”;
因子3: “过度引申”.高分者将一次考试的失败引申为对整个前途的否定.如:“如果名落孙山,我就毫无前途可言,与理想也越来越远”;
因子4: “报答长辈”.高分者将考个好成绩看成是对长辈,如:老师、父母、亲友等的报答或对他们殷切希望的回报.如:“亲戚和邻居们都认为我是个用功、懂事的孩子,我要用好成绩来证明这一点”;
因子5: “抵触情绪”.高分者对考试存在比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幻想能够取消考试.如:“如果没有考试,我会更喜欢学习”;
因子6: “考试准备”.高分者总是担心考试准备不充分,或者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考前突然病了,考前没有睡好”;
因子7: “考试效能”.高分者具有较强的考试自我效能感.如: “我只要稍微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因子8: “考试意义”.高分者认为考试是检查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如: “通过考试能使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不足”.
2.2信度检验对各因子内部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见Tab 2.根据心理测量学原则,Cronbach a系数在07以上即可接受,因此,本问卷8个因子内部均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表2中学生考试认知评价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略)
2.3效度检验专家独立对本问卷的评价的平均分为47分,因此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另外,本问卷所有条目均来源于对中学生的直接调查,以及对高年资中学老师的访谈,因此从条目形成的过程上也保证了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对考试的评价主要来自8个方面[5],即:“证明自己”、“担忧心情”、“过度引申”、“报答长辈”、“抵触情绪”、“考试准备”、“考试效能”、“考试意义”.
“证明自己”显示了中学生将考试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事件,这一维度的看法无论得高分者还是得低分者都表现出对考试的一种比较客观理性的看法.
“担忧心情”体现了被试对考试预期的评价.高分者对考试过程和结果抱有一种无根据的悲观态度,如:“我考前准备得再充分,也无法取得最好的成绩”,这可能是由于多次的考试挫折而导致的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表现,这种消极的暗示极易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以及在考试过程中的思维阻滞[6].今后在问卷使用过程中,如果被试在这个维度上得高分的话,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认知干预.
“过度引申”,也反应了中学生一种不成熟、不理性的思维模式.高分者将一次考试的失败引申为对整个前途的否定,这是一种不合理概括的认知模式,同样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必须通过认知重建来加以改变.
“报答长辈”,将学习看成是为了报答父母长辈.高分者认为:考试成绩好就是报答了父母,考得差便是对不起父母,让父母丢了面子.这种看法虽然显得不够成熟,但对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看法有其合理性,只需稍加引导即可.
“抵触情绪”.高分者对考试存在比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将考试当成一种完全的负性事件,幻想能够取消考试.但考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取消的,因此高分者可能会有明显的考试焦虑症状,这一推论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考试准备”.高分者总是担心考试准备不充分,或者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 考前突然病了,考前没有睡好等.这种担心往往会伴随各种焦虑症状,如: 烦躁不安,失眠、食欲下降等.
“考试效能”.这个因子主要是考察被试对考试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对自身学习状况,身心准备状况、考试难易预测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后得到的对顺利通过考试,达到自己内心标准的信念.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7],这个因子将对考试成绩有较好的预测.
“考试意义”.这个因子主要考察被试对考试的认知成熟度.高分者将精力主要集中于考试本身,认为考试是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而不太考虑与考试相关的其他问题,诸如: 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等.因此如果学生能在这个因子上得高分,表明学生具有较成熟的考试观.
总之,本问卷较好地反映了中学生考试认知评价的特征,为中学生考试焦虑相关认知缺陷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这一个工具的使用可为进一步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高贵,吴燕.考试焦虑与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01-302.
Huang GG,Wu Y.Test anxiety,coping style and selfacceptance[J].Chin Ment Health J,2001; 15(5):301-302.
[2] 陈祉妍.中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2):855-857.
Chen ZY.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test anxie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J].Chin Ment Health J, 2002;16(12):855-857.
[3] 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9-230.
Wang CK,Liu Y.Correlation among general selfefficacy,trait anxiety,state anxiety and test anxiety[J].Chin J Clin Psychol, 2000;8(4):229-230.
[4] Friedman I,Bendas JO.Measuring perceived test anxiety in asolescents: A selfreport scale[J].Educ Psychol Meas,1997;57(6): 1035-1046.
[5] Oostdam R,Meijer J.Influence of test anxiety on measurement of intelligence[J]. Psychol Rep, 2003;92(1):3-20.
[6] 蒋传发.高考生考试焦虑来源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14-15.
Jiang CF.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exam anxiety of candidates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J]. Health Psychol J, 2001; 9(1):14-15.
[7] 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J]. Curr Dir Psychol Sci, 2000;9:75-78.
关于中学生考试认知评价问卷的初步构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
- 关于脑MIT单通道测量的正弦时变电磁场特性
- 关于军事飞行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建构
- 关于U50,488H对大鼠肾动脉的舒张作用及其机
- 关于大鼠β细胞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
- 关于陕西汉族人群ER基因扩增片段酶切长度多
- 汉字心理旋转的事件有关电位分析
- 关于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关联性负变与失
- 关于军人心理适应性量表的编制
- 初级指挥院校新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有关因
- 关于正常人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
- 初步诊断为胰岛细胞瘤45例的临床浅析
-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心病的有关
- 关于过量胸苷对细胞周期素表达的影响
- 关于模拟推拉动作对大鼠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
- 关于高原地区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护
- 关于人卵泡液中干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卵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