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胥亮,周松花,张锐,李学,李兴波
【关键词】 ,硬膜外腔
【关键词】 硬膜外腔;吗啡;家兔;二氧化碳通气反应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① 动物及分组:20只健康成年家兔,体质量2.0~4.0 (2.5±0.5) kg,雌雄不拘. 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只). 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为实验组,根据硬膜外腔注入吗啡的剂量(0.15, 0.20和0.25 mg・kg-1)分组. ② 仪器与药品:国产FJ4型肺量计(湖南衡阳自动化仪表厂生产); 瑞典产ATIMA206CNI型多功能监护仪;盐酸吗啡注射液(青海制药厂,批号:981136);盐酸氯胺酮注射液(上海第三制药厂,批号:981202);戊巴比妥钠(沈阳市试剂三厂,批号:970401);脱毛剂,以硫化钠、淀粉、肥皂粉按1∶7∶3比例混合,加适量蒸馏水至糊状.
1.2方法
1.2.1麻醉与硬膜外腔操作10 g・L-1氯胺酮耳静脉注射(2~5 mL・kg-1)[1],待家兔入睡后,用脱毛剂脱去背部毛发,常规消毒、铺巾,在两髂嵴连线中点上第2~3个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生理盐水,B, C, D组分别注入0.15, 0.20和0.25 mg・kg-1的吗啡注射液(容量均为0.5 mL・kg-1),注药速度为0.5 mL・min-1.
1.2.2麻醉与气管内插管硬膜外腔给药后6 h,给予20 g・L-1戊巴比妥钠耳静脉注射(10 mL・kg-1),然后进行气管内插管. 插管方法以盲探为主,如遇困难则以小儿用直喉镜辅助.
1.2.3测量气管内插管成功后15 min,以肺量计测量家兔分钟通气量. 然后将家兔置入相对封闭的有机玻璃箱内,通入CO2,箱内以风扇使气体混匀. 并将多功能测量仪的CO2探头放入箱内,监测CO2浓度. 在CO2浓度为30, 50和70 mL・L-1时,调整CO2流速,使之浓度维持在这3个水平上各10 min,然后以肺量计测量分钟通气量.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包,结果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s T2法计算.
2结果
各组之间体质量、麻醉用药量及硬膜外腔给药容量无明显差异(P&>0.05).
各组硬膜外腔穿刺给药后,吸入空气时的分钟通气量无明显差异(P&>0.05). 吸入气CO2浓度为30 mL・L-1时,B组、D组与A组比较,分钟通气量有明显差异(P&<0.05). 吸入气CO2浓度为50 mL・L-1时,各组之间分钟通气量无明显差异(P&>0.05). 吸入气CO2浓度为70 mL・L-1时,各组之间分钟通气量无明显差异(P&>0.05). A组吸入50 mL・L-1 CO2时与吸入空气时的分钟通气量有差异(P&<0.05). B组吸入70 mL・L-1 CO2时与吸入空气及其他浓度的CO2时的分钟通气量均有差异(P&<0.05). C组吸入70 mL・L-1 CO2时与吸入空气及30 mL・L-1 CO2时的分钟通气量有差异(P&<0.05). D组吸入70 mL・L-1 CO2时与吸入空气及30 mL・L-1 CO2时每分钟通气量有差异(P&<0.05, 表1).
3讨论
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硬膜外腔吗啡对家兔通气功能及呼吸调节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的报道[2-4],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后,呼吸抑制发生的时间在1~24 h都有可能,而多数发生在3~9 h. 因此我们选择在注药后6 h进行测量. 在吗啡剂量的选择上,我们选择的0.15~0.25 mg・kg-1,大约相当于临床1.5~5.0 mg,属于临床应用的常用剂量范围内. 呼吸的调节是一种很复杂的机能,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性反射和体液化学的变化等3个环节进行呼吸的调节. 本实验采用了稳定状态法测定机体对CO2刺激的反应来观察家兔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5]. 我们认为,CO2浓度若超过80 mL・L-1并无实际意义,因此在0~80 mL・L-1之间选择3个浓度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硬膜外腔吗啡对于家兔的CO2通气反应确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减轻了高浓度CO2对家兔分钟通气量的抑制作用. 这与前面所说吗啡使延髓呼吸中枢对CO2的反应性降低是相吻合的. 另外,由于是动物实验,必须应用某些静脉麻醉药,但所有家兔均在同等条件下实验,故由此产生的对CO2通气反应的影响可以忽略. 结果提示:在临床上,对于有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特别是可能发生CO2蓄积的患者,在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药物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避免使用吗啡或其他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如果确实有必要应用,可以与其他非阿片类药物伍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同时一定要做好呼吸功能的监测和血液气体监测,备好供氧和人工通气的设备以及吗啡提拮抗剂[7].
4结论
硬膜外腔吗啡对家兔在正常环境下的分钟通气量无明显影响;硬膜外腔吗啡对家兔的CO2通气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参考文献
】[1] 胡同增,张自云. 实验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徐建国,周志宏,李伟彦,沈忆琴. 硬膜外小剂量吗啡中枢呼吸调节抑制效应的临床观察[J].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15(12):541-543.
[3] Yoji Saito MD, Megumi Kaneko MD, Yumiko Kirihara DVM, Shinichi Sakura MD, Yoshihiro Kosaka MD. Interaction of Intrathecally Infused Morphine and Lidocaine in Rats (Part Ⅱ)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to Morphine [J]. Anesthesiology, 1998;89:1464-1470.
[4] 徐建国, 周志宏,李伟彦,沈忆琴. 硬膜外小剂量吗啡四种配方术后止痛的比较研究[J].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5;11(6):326-329.
[5] 穆魁津,林友华. 肺功能测定原理与临床应用[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0.
[6] 柳娟综述,岳云审校.如何在提高PCA镇痛效应的同时减少其副作用[J]. 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 1999;20(2):89-91.
[7] 唐鸣,庄心良,周俊成,沈浩. 胸部手术后镇痛对通气功能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4):181-183.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