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IgE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调查已检测血清总IgE值及血液EOS计数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240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多种过敏性皮肤病的血清IgE值及血液EOS计数异常。在特应性皮炎(AD)组中血清IgE异常增高率显著高于荨麻疹组(UA) (χ2=17.0,P&<0.005)、慢性湿疹组(CE) (χ2=7.02,P&<0.01)及 痒疹和瘙痒症(PP )组(χ2=10.49,P&<0.005),并且AD组的血清IgE值亦明显高于UA组(P&<0.01)、CE组(P&<0.05)及PP组(P&<0.01)。在IgE正常组中,AD组的IgE值仍明显高于其他各类疾病组(P均&<0.05)。AD组的EOS计数显著高于UA组、CE组和PP组(P均&<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无明显相关性(-0.07&<γ&<0.21)。结论 血清IgE及血液中EOS 在许多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分别起一定的作用,IgE可能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并未发现两者的异常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过敏性皮肤病;IgE;嗜酸性粒细胞
许多过敏性疾病均可引起血清IgE值及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升高,如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哮喘、寄生虫感染等。临床观察以及实验研究提示IgE在某些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4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总IgE值及血液EOS计数,来了解血清IgE值异常增高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血液EOS计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40例已检测血清IgE值与血液EOS计数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符合临床或病理诊断。男132例,女108例,年龄4~83岁,平均34.9岁。上述240例依疾病种类分为6组:①荨麻疹(UA);②慢性湿疹(CE);③特应性皮炎(AD);④痒疹和瘙痒症(PP);⑤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皮炎(HD);⑥其他,包括过敏性紫癜、日光性皮炎、多形性红斑、神经性皮炎、皮肤肿瘤等。
1.2 血清总IgE及血液EOS检测 采用BA-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同时用直接计数法进行EOS计数。
1.3 统计分析方法 IgE与EOS异常增高例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gE值及EOS 计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IgE值及EOS计数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24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gE值及血液EOS计数测定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血清IgE值参考范围为1.31~165.3 IU/ml,血液EOS计数参考范围为50~300/μl。 表1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gE值及血液EOS计数比较 注:与AD组比较:*P&<0.05,**P&<0.01
2.1.1 血清IgE值和异常增高率在各种疾病中的比较 240例过敏性皮肤病血清IgE异常增高率为49.6%。各组中IgE异常增高率最高的为AD组(85.2%),经χ2检验,AD组的IgE异常增高率显著高于UA组、CE组、PP组,而与HD组的IgE异常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过敏性皮肤病中AD的血清IgE异常增高非常多见,其他多种过敏性疾病也可出现IgE异常增高,但比例不很高。再将各组过敏性疾病的血清总IgE值经t检验比较发现:AD组的血清IgE值明显高于UA组、CE组、PP组,但与H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AD的血清总IgE值显著高于其他大多数过敏性疾病的总IgE值。
2.1.2 各组EOS计数的比较 除HD组中EOS计数异常率为100%外(这是由其疾病本身决定的),最高的EOS计数异常率为AD组(51.9%),其次为CE组、PP组、UA组。提示过敏性疾病中,除HD外,AD患者的EOS计数增高较为多见。经t检验比较:AD组的EOS计数均明显高于UA组、CE组、PP组(P&<0.05),但明显低于HD组(P&<0.01)。提示AD患者的血液EOS计数显著高于其他大多数过敏性疾病。
2.1.3 IgE值与EOS计数的关系 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无明显相关性(-0.07&<γ&<0.21)。
2.2 IgE异常组与IgE正常组的IgE值及EOS计数的比较
2.2.1 119例IgE异常组中各疾病IgE值分析 CE组、AD组、及HD组的IgE值均明显高于UA组(P&<0.05)。AD组、CE组、P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提示UA患者的IgE异常增高不及AD、CE及HD患者的IgE增高显著。 转贴于 2.2.2 121例IgE正常组中各疾病IgE值分析 虽各种疾病组的IgE值均为正常范围,但经统计学分析,AD组的IgE值与其他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表2)。提示即使在IgE值正常范围的过敏性疾病中,AD患者的IgE值仍明显高于其它患者,即处于正常范围的较高界。
2.2.3 119例IgE异常组中EOS计数与IgE值的关系 除HD组的EOS计数最高外,AD组的EOS计数较UA组、CE组、PP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提示AD患者多伴有血液EOS计数增高。但将各组的IgE值与EOS计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均无显著相关性(-0.10&<γ&<0.43)。表2 119例IgE异常组与121例IgE正常组的IgE值、EOS计数
3 讨 论
现已知变应原能诱导Th淋巴细胞合成IL-4、IL-5和IL-13,其中IL-4诱导B细胞IgE的合成,IL-5刺激骨髓释放嗜酸粒细胞入血[1],故可能引起血清IgE值升高或EOS值升高,并进而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人体内IgE的合成过程主要与B细胞表面低亲和力IgE受体(FcεRⅡ)的表达增强和可溶性低亲和力IgE受体(sFcεRⅡ)的产生过多有关。IL-4除可以增强B细胞表达FcεRⅡ,还可以加强对FcεRⅡmRNA的转录,促进其合成,从而使体内IgE合成增加[2]。
最初人们认为血清IgE升高的现象仅见于AD患者,但随后发现在某些银屑病、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红斑狼疮等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值亦有升高[3],这表明血清IgE值升高并非AD所特有,而存在于多种疾病中。
本次研究的240例患者除上述5类疾病外,尚有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银屑病、皮肤肿瘤等,也支持了这一结论。本研究发现AD患者血清总IgE异常增高较普遍(85.2%),经统计分析表明:虽然AD患者与HD患者的IgE异常率和IgE水平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但AD患者的IgE异常率及IgE水平仍与其它多种过敏性皮肤病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某些过敏性皮肤病IgE水平增高多伴EOS计数升高,但经统计分析,各组中却未发现二者的明显相关性。推测两者在发病机制中可能独立发挥作用。现有人研究表明:趋化细胞因子(CCF)是过敏性皮肤病中非常重要的介质。而eotaxin和RANTES(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因子)是最重要的嗜酸粒细胞的CCF。因而抑制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是抗过敏的一种策略[1]。
此外,近来有学者试图通过下调IgE水平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静脉内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过敏性疾病能降低血清IgE水平,同时有协同糖皮质激素作用,而在体外研究还表明上述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Th淋巴细胞因子分泌,从而降低血清IgE水平[4]。目前尚有研究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抗IgE的疫苗去除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以治疗变应性疾病[5-6]。我们认为血清IgE水平和EOS计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及评价疗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何平平,谭锦泉,张学军.趋化因子与过敏性皮肤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5):268-271.
[2] 刘允辉,方 丽.与异位性皮炎有关的细胞因子[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6):337-339.
[3] 庄丽华,赵辨,王秉鹤.郎格罕细胞与IgE介导的免疫反应[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4,20(3):143-145.
[4] Rabinovitch N, Gelfand EW, Leung DY. The role of immunoglobulin therapy in allergic disease[J]. Allergy, 1999,54(7):662-668.
[5] Jardieu PM, Fick RB Jr. IgE inhibition as a therapy for allergic disease[J].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1999,118(2-4):112-115.
[6] Hellman L.Is vaccination against IgE possible[J]. Adv Exp Med Biol, 1996,409(5):337-342.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