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扰素肌注联合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5932 日期:2025-03-05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肌注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8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2)。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干扰素肌注,加用布地奈德(一种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悬液+特布他林(一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肺部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3.98±0.83)天和(8.23±1.49)天,对照组肺部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4.55±0.92)天和(9.14±1.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气促消失时间分别为(4.61±0.70)天和(4.83±0.76)天,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干扰素肌注联合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干扰素 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药物疗法 联合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易出现反复喘息发作。大量研究显示其今后约30%~40%可演变为哮喘,但其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布地奈德是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一种脂溶性糖皮质激素,特布他林是一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我们对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43例患儿联合应用干扰素肌注和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为我院儿科病房2001—2004年住院治疗的85例毛细支气管炎初诊患儿,年龄1~10个月,病程≤7天,诊断符合1987年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将8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32例,女11例,18例有过敏家族史和湿疹。对照组42例,男30例,女12例,15例有过敏家族史和湿疹。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过敏家族史和湿疹等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一般治疗,包括化痰止咳、退热、抗感染、吸氧、镇静等。治疗组患儿除一般治疗外,加用干扰素10万U/(kg·d),连续肌注3天(体重≥10 kg患儿每天肌注干扰素100万U,共3天);布地奈德悬液1 ml+特布他林悬液1 ml+生理盐水1 ml,由带空气压缩泵的雾化吸入器(德国百瑞牌)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5天。
  1.3 疗效评价 以治疗后患儿的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作为药物疗效评价的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转贴于   2 结 果
  治疗组、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2组间气促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肺部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表1 2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症状 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3 讨 论
  毛细支气管炎以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咳嗽与喘憋为本病发病特点,临床以喘憋为主,若不及时控制病情,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多由RSV感染引起,病原学治疗在本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及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它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中断炎症蔓延;同时使机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处于抗病毒状态[2-3]。本研究采用干扰素肌注联合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其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症状体征消失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极有推广应用价值。同时需要注意到干扰素治疗阶段常见发热、肌肉痛、疲乏等副作用,但短期、小剂量应用副作用少,临床应用时需要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以得到患儿家长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49.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65.

[3] 连银秀.干扰素治疗喘息型支气管肺炎20例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9):59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