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西泮
摘要 :目的 探讨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疼痛的方法。 方法 将10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术前阴道填塞米索前列醇,静脉注射地西泮,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孕妇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术中出血情况和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孕妇术中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RAA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地西泮、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方法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孕妇人工流产术的疼痛,减少RAAS的发生。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米索前列醇;地西泮;利多卡因
近年来,为了减少孕妇人工流产时的痛苦及并发症,无痛人工流产得以广泛开展。文献报道,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效果良好[1] ,但术中需行麻醉监护。我院为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采用了地西泮、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联合应用行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不需麻醉监护,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 选择妇产科门诊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00例,年龄21~45岁,平均28.3岁,妊娠40~70天,平均52.7天,无人工流产禁忌证,无心血管疾病及过敏史。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术中不用任何药物,按常规操作行人工流产术。
1.2.2 观察组 于术前1h阴道后穹隆填塞米索前列醇200μg,术前5min静脉注射地西泮10mg,同时宫颈3点、9点位注射2%利多卡因2.5ml。流产手术操作按常规。
1.3 观察指标
1.3.1 镇痛标准 将镇痛效果分为3级:①Ⅰ级(显效),术中完全无痛,表情自然;②Ⅱ级(有效),术中仅轻度疼痛;③Ⅲ级(无效),感明显疼痛,大声呻吟。
1.3.2 宫颈松弛程度 以能否一次性通过6.5号宫颈扩张器为判定宫颈松弛程度的标准。
1.3.3 术中出血情况 术中失血量&>30ml为多于平均量。
1.3.4 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的判断标准 ①在人工流产术中心率降至60次.min以下或心率下降超过20次.min,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头晕、面色苍白及出冷汗5项中有3项以上者;②术中血压降至10.7.8.0kPa以下,或收缩压下降2.67kPa以上且有3项全身反应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 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组人工流产术中情况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RAS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2组人工流产情况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人工流产过程中,由于扩宫、反复吸宫等较强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加上孕妇精神紧张,从而易发生RAAS,表现为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头晕、出冷汗等。
本研究采用米索前列醇、地西泮和利多卡因联合用药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没有全麻、持续骶管阻滞及丁卡因宫颈表面麻醉等常见麻醉方式的弊端。米索前列醇是PGE 1 的类似物,能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促使胶原纤维降解,软化宫颈,使宫口容易扩张。地西泮通过抑制大脑边缘系统,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能减轻孕妇的忧虑和恐惧,并能预防局麻药过量引起的惊厥,可作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利多卡因为酰胺类药物,其作用时间快,持续时间长,麻醉作用可靠,安全范围大,过敏反应明显少于普鲁卡因。它能穿透子宫颈黏膜及子宫肌层,而使宫颈口松弛。
本研究表明,人工流产前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地西泮和利多卡因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疼痛、减少RAAS的发生,且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廉,尤其适用于缺乏麻醉监护的基层医院。
需要指出的是,本联合用药的缺陷是术前准备时间较长。
参考文献 :
[1] 罗 红,曹济宏,黄增平,等.异丙酚静脉麻醉实施人工流产术300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4):245-246.
关于地西泮、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联合行无痛人工流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