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51例高龄AOSC患者(≥70岁)急诊內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高龄患者急诊内镜胆汁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91.6%,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急诊内镜是高龄AOSC患者的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高龄;治疗;急诊内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mergency endoscopy for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51 elderly patients (≥70 years of age) suffering from AOSC, who were treated by performing emergency endoscopic procedures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6.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 for biliary drainage, and 91.6% for calculus removal. The clinical symptoms got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whole series. Conclusion Emergency endoscopy is a safe, easy and readily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OSC in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ged patient; treatment; emergency endoscopy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临床常见的胆系急症,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而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高龄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急诊手术,内镜治疗手段已经成为紧急胆道减压和引流的最佳选择。作者对51例高龄AOSC患者急诊內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病例为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1例高龄AOSC患者(年龄均≥70岁),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79.5岁,最大年龄91岁。51例患者中48例为胆总管结石,3例为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伴有高血压15例,糖尿病9例,慢性肺部疾患11例。5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黄疸;其中5例为重症AOSC患者,合并低血压休克4例,肾功能衰竭1例。
1.2 内镜治疗方法 使用Olympus JF-260十二指肠镜及斑马导丝、聪明切开刀、取石网篮、鼻胆引流管、塑料支架、碎石器和高频电发生器等附件。患者入院后急诊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过程中全程监护心率、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持续吸氧,术前根据患者情况酌情用药。仔细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是否有胆肠内瘘,予以造影导管插管,观察导丝方向,若在胆管内,先行抽出脓性胆汁,给予胆管内减压,然后再低压注入造影剂,使胆管显影,避免胰管显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和网篮取石及胆道清理、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鼻胆管引流术(ENBD)等治疗手段,尽可能解除梗阻,充分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内压力。对于胆管内较大结石不易碎石取出者或肿瘤患者,则先行胆道ERBD、ENBD引流、减压,待病情稳定后,择期二次取石或手术治疗。引流通畅后,要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冲洗胆道,以免引流堵塞和不畅。本组51例中行ENBD 48例,ERBD 3例。
1.3 综合治疗 术后常规进行心电监护,检测血常规和血淀粉酶,观察体温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和黄疸,予抗炎、保肝治疗和营养支持。
2 结 果
51例高龄AOSC患者均经急诊内镜治疗成功,全部病例均应用EST,急诊网篮取石35例,其中7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见到嵌顿结石,当即进行了针状刀开窗予切开,将结石取出;9例因患者当时一般情况差或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出血明显未取结石,在1~2周内待患者情况好转再次行内镜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1.6%(44/48)。另外4例因胆石巨大,数量多,引流后择期手术取石。全部患者均成功引流胆汁(胆汁引流成功率为100%)。治疗中均可见脓性胆汁迅速排出,术后患者腹痛均缓解,当晚体温下降,2~6天内体温恢复正常,黄疸消退,各器官主要功能恢复。5例重症AOSC患者中,4例伴低血压休克的患者经引流通畅后补液,血压很快恢复正常,1例伴肾功能衰竭的患者1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6例,经禁食及抑酸等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AOSC的主要病因是胆管结石引起的胆管急性梗阻,其次为胆道蛔虫、胆管狭窄、胆管或壶腹部肿瘤所造成的胆管急性梗阻。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淤积,胆道内压力迅速升高,细菌滋生,在脓性胆汁的基础上,细菌及其内毒素通过静脉反流入血,形成毒血症和败血症,常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高龄患者常伴发很多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肺疾病,一旦发生化脓性胆管炎,很快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内镜技术为AOSC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手段,可迅速解除胆道梗阻,挽救患者的生命。
3.1 内镜治疗技术的要点 ①充分引流胆汁、减压是关键。只要充分引流,解除胆道梗阻,迅速排出脓性胆汁,快速降低胆道内压力,患者病情将会明显改善。由于引流充分,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目的。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通过内镜下引流胆汁简便易行,文献报道内镜治疗成功率达95%[1]。本组51例高龄AOSC患者包括5例重症胆管炎患者,经过急诊内镜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疗效,临床症状迅速缓解,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胆汁引流成功率100%,其中13例患者当时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取石,仅进行了引流、减压,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②EST和ENBD治疗作为首选。AOSC的內镜治疗主要采用EST、ENBD、ERBD等方法。
3.2 内镜治疗高龄ASCO患者的体会 ①把握最佳时机。高龄AOSC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肺疾病,一旦发生AOSC,需要多科协作综合治疗,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应尽早行急诊内镜治疗[5],以免出现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错失治疗时机。②内镜检查术前用药如地西泮、丁溴东莨菪碱和盐酸哌替啶,根据具体情况用药,慎用和减量。③高龄患者胃肠道常合并炎症、溃疡,应遵循寻腔进镜的原则,动作轻柔,以免造成黏膜撕裂后穿孔。④在行ERCP时要先抽取胆管内的脓性胆汁,一方面证实造影导管或切开刀在胆管内,同时可以减压,以免造影剂注入时胆道压力过高,使脓性胆汁反流入门静脉加重内毒素血症。⑤不要一味追求取石或进行复杂的治疗。高龄AOSC患者病情危重,耐受复杂治疗的能力降低,十二指肠乳头炎症明显,容易出血,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不宜过多,小至中切开即可。本组中7例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见到嵌顿结石,使用针状刀在嵌顿结石顶部进行十二指肠乳头开窗切开至开口部,此时结石可自行排出或经内镜吸引排出。大结石可以先行ENBD,保证引流通畅,待患者情况好转和十二指肠乳头炎症消退后再碎石取石。急症患者若一味追求取净结石,势必造成操作时间过长,患者不能耐受,危及患者生命。本组中9例患者,先行引流缓解病情,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1~2周后再行取石,没有发生并发症,治疗效果好。⑥ENBD引流要保持通畅,每日可以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溶液冲洗1~2次,冲洗时要低压冲洗,以免出现逆行感染。鼻胆管保留至症状缓解消退,体温正常,引流胆汁清亮方可拔管,一般5~7天。
总之,急诊内镜在AOSC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治疗中具创伤小、痛苦少、见效快、耐受性好的特点,具备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Sharma BC, Agarwal DK, Baijal SS, et al.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acute calculous cholangitis[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7,12(12):874-876.
[2] Boender J, Nix GA, de Ridder MA, et a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nd biliary drainage in patients with cholangitis due to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 Am J Gastroenterol,1995,90(2):233-238.
[3] 黄晓俊,沈正高,马 力,等.急诊鼻胆引流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2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2):115-116.
[4] 麻树人,赵志峰,张 宁,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2例的内镜治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4):322-323.
[5] 高卫东,姚礼庆,何国杰,等.急诊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6):35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