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占城镇麦田后期增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0142 日期:2024-06-18 来源:论文网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了占城镇麦田后期增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后期增产;影响因素;对策;江苏邳州;占城镇
  烟农19小麦在邳州为主播品种,但近年来因抗倒性较差等因素产量呈下降趋势,为此笔者选择了邳州市小麦主产区占城镇进行了调查。2009年5月20—25日在该镇常年种植面积2 000 hm2的范围内选有代表性的4个村进行调查,每村选3块田5点取样,分别对不同土质、不同茬口、不同产量水平、不同保护栽培处理、不同种植方式的田块进行调查,研究探索麦田后期有效增产的途径。
  1小麦后期增产的影响因素
  1.1倒伏
  据调查,在现有大田生产条件下就常年生产讲,倒伏严重、范围较大的年份占生产年份的50%~70%,一般倒伏、点片倒、范围小的年份占生产年份的90%,而且倒伏的程度因土壤的质地、茬口类型、播地不同而有差别[1-2]:砂壤土倒伏严重,减产29.3%,千粒重下降7%~8%;老黄土倒伏一般,减产8.5%,千粒重下降4.5%;砂土倒伏轻,减产3.8%,千粒重下降2.1%。菜茬倒伏严重,减产31.2%;旱田玉米茬倒伏一般,减产15.7%;杂粮田块倒伏轻,减产4.6%;开垦滩涂倒伏较轻,减产4.3%。9月25日至10月5日早播倒伏严重,减产28%;10月5—15日适期播种倒伏一般,减产15%;10月15日晚播倒伏轻,减产7.5%。
  1.2轮作方式单一,品种退化
  占城镇长年种植小麦约2 000 hm2,夏玉米1 133.33 hm2,自然形成了小麦—玉米连作方式,且连作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连作使土壤中的养料和水分不能被作物充分合理吸收,从而影响小麦后期干物质增加。小麦的主体品种为烟农19,占全乡的播种面积的90%以上,且已种植多年,种性严重退化,这是小麦后期影响产量的一个根本原因。
  1.3栽培管理不当
  小麦的需肥规律是营养全面且养分协调,在肥料的供给上,没有按照施足基肥、巧施拔节孕穗肥、后期叶面喷肥、科学配方施肥的标准施肥,这给小麦后期增产带来了困难。据调查,全乡因肥料运筹不当影响小麦产量田块达到90%以上,其中明显影响产量的60%。据调查,占城镇秋播小麦主体是烟农19,病害十分严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5月20—25日调查,病田率达90%,病株率达31.2%,病粒率达9%,是10年来病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受病虫危害一般年份减产10%~15%。后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其中白粉病和麦蚜常年发生,其他2种病不一定每年发生,病虫发生危害规律是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从防治效果看,防治田明显好于未防治田,防治2次田好于防治1次田块。
  1.4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及其他因素
  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不够、农业的摊子大,对农业的投入回报率低,现实农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含量低,这是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因素之一。小麦后期干旱和干热风,亦是影响小麦后期增产的又一不利因素。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低、成效差,不能够达到抗灾夺丰收,这也是小麦后期减产的又一大因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对策
  2.1改革耕作制度和种植制度
  耕作和种植制度的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利用水、土、热量资源,提高土壤的供养、保养能力,还能改变田间小气候,利于防病治虫,抗御自然灾害,克服后期生产的诸多不利因素,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2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积极引进推广高产、抗灾、优质良种,更新现有的种植品种,是夺取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途径[3]。小麦生产上积极推广良种、精播、扩行、增肥、抗灾等项具体措施,在小麦生产的中、后期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以利于后期抗灾夺丰收。
  2.3合理运筹肥水
  在小麦的全过程生产中,肥料的施用应本着施足基肥、巧施拔节孕穗肥、重视后期根外喷肥(即药肥混喷)原则[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以彻底解决肥料运筹不合理造成的小麦后期减产。同时,应灌好2水,以水调肥达到后期丰产丰收。搞好小麦后期药、肥、素的混喷。
  2.4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议农资生产上加大科技投入,科研部门多繁育出优良品种,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农技部门应积极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做好科技二传手,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多做贡献;农资生产部门应多生产优质化肥、农药,使农民买的称心,用的放心,特别是农业专用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应积极开发生产;粮食部门、农副产品收购部门,应积极开展为农服务,解决农业生产的产后服务问题,这样才能利于粮食生产,促使农业丰产丰收。
  3

参考文献


  [1] 姜官恒,孙素娟,王新华,等.小麦生育后期的关键栽培管理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7(2):125-126.
  [2] 蔡文良,吴崇海,戴梅香,等.小麦春季冻害和后期倒伏与品种的关系及防灾减灾技术[J].种子世界,2008(4):42-44.
  [3] 时金娥.暖冬气候条件下的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09(3):34.
  [4] 林琪,孙旭生,黄令峰,等.不同补灌次数对旱地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4):147-15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