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油菜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0135 日期:2024-06-18 来源:论文网
摘要分析了油菜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寿县油菜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产量;制约因素;对策;安徽寿县
  
  寿县是农业大县,是沿淮油菜主要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左右,产量低而不稳。据统计资料,近10年来,寿县油菜高产年份2 100 kg/hm2,低产年份仅900 kg/hm2;油菜面积逐年下降,由1999年的3.5万hm2下降到2007年的2.4万hm2,不仅影响到寿县油料作物生产的发展,同时影响到寿县农作物种植结构及布局。油菜低产主要原因:一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生产基础条件差;二是品种多、乱、杂,优良品种覆盖面小;三是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为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农业收入,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影响油菜高产稳产的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1油菜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
  1.1品种多、乱、杂问题突出
  良种是最基础的农业生产资料,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油菜产量最经济有效措施。寿县生产上品种多、乱、杂问题比较突出,高产高效品种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近年来,本地推广的优良新品种虽有所增加,但覆盖面仍很小,一是相当部分农户仍采用自留的农家老品种,多为白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早熟,可早腾茬栽秧,但产量较低。二是供种渠道多,种子市场不够规范,各类品种在全县种植有近百个,主导品种仅占15%,面积占50%。其中部分种植品种为盲目引进的一些未经审定、性状不稳定、并不适应本地种植的种子,更有甚者调入一些伪劣种子冲击市场,给生产上造成很大损失。三是规模化种植程度低,目前优良品种已有一定的面积,但生产种植模式一家一户,农户在品种选择上存在随意性,导致优良品种布局不尽合理,且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种植成本高、效益低下。
  1.2播种质量差,播种量大,群体不协调
  据调查,本地油菜播种方式多为直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撒播方式,育苗移栽面积不到全县种植面积的1/3,寿县油菜前茬基本上以水稻为主,油菜播种整地大都采用浅旋耕,耕作层浅,不能精耕细作、整墒保苗,造成苗体弱、苗势差。油菜产量由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形成的,单株产量由每株角数×角粒数×粒重构成,因此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油菜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过稀、过密都会影响油菜产量[1]。寿县油菜生产用种杂交油菜一般用种7.5 kg/hm2以上,基本苗过多,根据寿县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石集、三觉和炎刘3个乡镇的调查发现,白菜型油菜苗数在60万株/hm2以上,甘蓝型油菜苗数在30万株/hm2以上,最高达45万株/hm2。如此高的密度,致使单株发育不良,分枝部位上升,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和粒重均有所下降,并且基杆纤细,植株偏高,倒伏严重,同时田间郁蔽造成通风透光差,易感菌核病,产量降低。
  1.3施肥不合理,营养比例失调
  寿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速效磷含量偏少,生产上习惯于偏施氮肥,忽视增施磷钾肥,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由于氮素代谢旺盛,油菜营养生长量过大,过早封行,加上过大的密度,形成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加剧了菌核病的发生。同时,因磷钾供应不足,易造成角粒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寿县土壤水溶性硼含量在0.18~0.35 mg/kg,平均仅0.22 mg/kg,而油菜生长所需硼的临界值为0.5 mg/kg,显然满足不了油菜生长和发育的需求。据寿县多年多点调查统计,因施硼肥不当使油菜产量损失约占25%。
  1.4自然灾害频繁,抗灾避灾能力差
  一是播种期至苗期秋旱发生频率高。寿县秋旱发生概率为0.76,油菜适播期为9月15—20日。如2008年、2009年均出现较长时间的秋旱,大面积播种期推迟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期的严重推迟大大影响冬前的生长发良,弱苗率高,给安全越冬带来极大隐患。二是越冬期低温冻害。油菜苗期可耐0~3 ℃低温,在-8~-7 ℃的低温持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不致受冻,但在-5 ℃下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受冻害。寿县2005年、2008年、2009年油菜出现冬季低温冻害,使油菜大面积冻害死亡,全县平均产量仅1 275 kg/hm2,倒春寒时有发生。三是病害有加重趋势。蕾薹期和开花期降水量多,渍害严重,造成田间湿度大,易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蔓延。据寿县植保站多年调查统计,寿县白菜型油菜菌核病发病株率一般在10%~20%,偏重年份在35%~40%。甘蓝型油菜菌核病发病株率一般在5%~10%,偏重年份在20%~30%,近10年来油菜菌核病发生偏重年份就达5年之多。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对策
  2.1大力推广甘蓝型杂交油菜,增加优良品种覆盖面
  杂交油菜秦油2号于1989年开始引进种植。从最初年种植1 333.33 hm2发展到最多年种植面积达4万hm2,产量水平大幅度提高,单产增幅达50%以上。近年我国培育出一大批优质油菜新品种,如秦优7号、华协102等,这些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寿县推广部门应积极引导、引进推广种植这些新成果,逐步使这些品种成为主导品种,搭配种植常规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调整当前品种布局。
  2.2不断改进施肥方法,增施有机肥
  一是重施底肥,控氮增磷。油菜的生育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较大,生产上要把施足底肥、控氮增磷作为实现油菜高产稳产的基础;克服重氮轻磷,低产高耗,改善投入产出比高的状况,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配比合理[2]。从生产实践中看,寿县油菜施肥要求是:基肥施土杂肥37.5 t/hm2(或人畜粪15.0~22.5 t/hm2)、尿素225~300 kg/hm2、过磷酸钙600~900 kg/hm2、氯化钾195~255 kg/hm2;追肥施尿素75~105 kg/hm2。二是重视硼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寿县土壤中普遍缺硼,加大硼肥的科学施用,降低油菜花而不实,是提高油菜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3]。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应加强对广大农户在肥料种类选择和施用方法上的指导。寿县在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方面已开展大量工作,并划分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技术指导,提高了广大农户对硼肥等微量元素的认识。根据土壤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寿县平均应施用硼肥11.25~15.00 kg/hm2,以基肥为主(7.50~11.25 kg/hm2),叶面肥为辅(1.5~3.0 kg/hm2)。
  2.3适期播种,控制播量,合理密植
  根据寿县气候、土壤和肥水条件,甘蓝型油菜育苗移栽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直播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白菜型油菜直播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同时,争取做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搭好丰产架子。
  2.4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扩大育苗移栽面积。寿县油菜播种直播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油菜产量的提高,而育苗移栽既能保证合理的基本苗,又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可增产10%~20%,因此应大力推广油菜育苗移栽技术[4]。二是匀苗、定苗,建立合理的群体。寿县油菜生产基本上不进行匀苗、定苗,管理粗放。采取匀苗、定苗,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提高油菜单产。同时注意田间排灌,加强保墒,尽量控制春季灌水,春肥冬施,防止贪青晚熟,引起病虫害。三是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寿县农业生产条件复杂,油菜产区土壤瘠薄,灌溉条件差,油菜产量提高难度相当大。近年来,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油菜生产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优良品种试验示范、统一供种等,努力从推广农业技术、优良品种、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推广主要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技术。由于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农业生产的旱涝、低温、冻害等频繁发生,使油菜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产量的提高。寿县是气象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因此,农业部门要密切关注气侯变化,预测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和推广针对本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的技术,从而保障油菜生产实现高产稳产。
  3

参考文献


  [1] 赵合句.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2] 余松烈.作物栽培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3] 宋国良.油菜新品种与高产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 毕海波,石玉虎,桂中山.寿县安丰镇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7):80,8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