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高产途径与栽培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70134 日期:2024-06-18 来源:论文网

  摘要阐述了双低油菜的高产途径,并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连片隔离种植、适时早播与合理密植、科学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油菜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双低油菜;高产途径;栽培技术
  
  双低油菜是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的总称,其油菜籽的芥酸含量由普通油菜籽的45%降到3%以下,饼粕中的硫甙含量由130 μmoL/g饼降到30 μmoL/g饼以下,具有品质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实施双低油菜的高产栽培必须围绕着“促秋发与保春壮”的目标展开并加强生产管理。现将双低油菜高产途径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高产途径
  1.1“秋发”是双低油菜高产栽培的基础
  油菜秋季发棵称为“秋发”。秋发型油菜形态指标是秋末(11月底)油菜有9~10片绿叶,叶面积指数1.5~2.0,苗子长相似钵子大,其开盘直径在30 cm以上。油菜秋发增加了油菜的叶片数、叶面积,为春后油菜高产奠定了坚实的生理基础;秋发油菜生长快,叶面积发达,光合能力强,光能利用率高,贮藏养料多,是油菜春壮的基本保证;秋发型油菜抗寒性强,肥料利用率高,植株分枝数、角粒数、角果数、千粒重均比冬发型油菜多,具有较大的增产能力。
  1.2“春壮”是双低油菜高产栽培的关键
  春壮是优质油菜品种生育特性的需要。双低优质油菜一般生育期较长,普遍表现开花迟,花期短。豫南地区春季多有倒春寒,还有较重的阴害、湿害、干旱等自然灾害。因此,应以培育壮苗越冬、春季稳发为宜。如果春后生长不壮或贪青晚熟,容易感染病害,甚至造成倒伏,明显降低产量。因此,只有春季生长健壮,才能达到防病、高产的效果。
  2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丰产性、稳产性好、纯度高、品质优、安全放心的杂交油菜品种,如双油8号、杂98033、德油8号、渝油21、油研九号、华油2790、陕油8号等。播种前用比重为1.03~1.10的盐水(5 kg水加盐750 g)或泥水选种,除去上浮的菌核、秕粒和虫蛹,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清水洗净、晾干(不能曝晒)后播种,以保证种子饱满、整齐一致。
  2.2精细整地
  稻油轮作田要在水稻蜡熟期开中沟排水。水稻收获后在土壤干湿适度时进行翻犁晒垡,深耕20 cm左右;秋茬地要早腾地、早施基肥、早整地;旱地应及时犁耙,注意保墒。整地要求土块耙碎平整,使土壤上虚下实,以利适时播种。同时,抓好沟厢配套,厢面不宜过宽,以1.5 m左右为宜。厢沟、中沟、围沟要配套,以利于年前和年后的清沟排渍工作,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住沟干[1-2]。
  2.3连片隔离种植
  油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生产上易发生生物混杂,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为了保证品质优良,提高其商品性和经济效益,优质油菜生产必须集中连片,严格隔离。根据具体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村或乡建立隔离区[3],隔离区与其他油菜品种或能串花的十字花科蔬菜的距离应在600 m以上。1个隔离区只能种1个双低油菜品种。
  2.4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豫南地区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方法为直播时提倡条播或点播,行距30~40 cm,株距18~20 cm。播种后覆盖约0.5 cm厚的优质、腐熟、干细有机肥。大田播种量为3 kg/hm2左右。正常播期田块,留苗15万~18万株/hm2;晚播田块可适当密植,留苗27万~30万株/hm2;早播、肥力较高田块可适当稀植,留苗12万~15万株/hm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5科学配方施肥
  根据油菜的需肥规律和产量指标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和方法。中等肥力土壤要获得2 250 kg/hm2产量或者高肥力土壤要获得3 000 kg/hm2的产量,需施纯氮150~180 kg/hm2,中等肥力土壤要获得3 000 kg/hm2产量或者高肥力土壤要获得4 500 kg/hm2的产量,需要施纯氮210~240 kg/hm2。磷、钾肥用量可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施五氧化二磷112.5~150.0 kg/hm2和氧化钾150.0~187.5 kg/hm2及优质硼砂15 kg/hm2,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以1.00∶0.64∶0.80为好。在施肥方法上,把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及5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钾、硼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然后根据苗情早施苗肥、追施腊肥、稳施薹肥、补施花肥。使油菜苗期健壮、薹期稳长、花期茎杆坚硬、角果发育期不脱肥早衰,也不贪青倒伏。氮肥作底肥、苗肥、蕾薹肥的施肥数量比例为5∶2∶3。在开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0.2%的硼肥和磷酸二氢钾溶液300~1 125 kg/hm2。在底施硼肥的基础上,油菜生长过程中还应喷施硼肥2次。第1次在苗期进行,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第2次在蕾薹期进行,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0.2%硼砂溶液750 kg/hm2,或速东硼450 g/hm2对水750 kg叶面喷施。
  2.6田间管理
  齐苗后在3~4叶间苗,单行留苗,株间距3~5 cm。5~6叶定苗,依据行距大小,按照留苗密度确定株间距。定苗后应及时追施苗肥,中耕除草,尤其是晚播油菜田更要搞好中耕松土和除草工作,加强管理,促苗秋发。在5~6片真叶时,(下转第80页)
  (上接第77页)
  用15%多效唑粉剂750 g/hm2对水750 kg喷施,能有效增厚叶片,抑制根茎延伸,增强抗冻能力;在油菜封行前长至8~9片真叶时,即11月初进行中耕培土,培厚、培严实,围好根颈,防止根颈外露受冻[4]。春雨后要结合土壤墒情浅锄保墒;抽薹期结合中耕培土,可破坏菌核病的子囊盘和保墒防倒。
  2.7病虫草害防治
  为保护环境,确保油菜质量,严格禁止使用残留期长、残留量大、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油菜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菌核病、霜霉病、蚜虫、跳虫、菜青虫、小菜蛾等。要采取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控制氮肥施用、春季中耕培土、摘除枯黄老叶、病叶等农业措施与适当的药剂防治结合,可取得良好效果。油菜草害种类主要有看麦娘、猪殃殃、巢菜等。可以通过水旱轮作、精细整地、适时中耕等措施除草。化学防治可采用免耕灭茬、土壤封闭和苗后除草3种方式。
  2.8适时收获
  当全田80%左右有效角果呈现淡黄色,种皮显示固有色泽,种子变硬时,油菜即进入成熟期。在油菜进入成熟期后适时收割,以阴天或早上露水未干时收割为宜,不要过早收割,以免影响产量和含油量。收回的油菜要注意堆垛促进后熟,及时脱粒晾晒,防止霉变。
  3

参考文献


  [1] 张永泰,李爱民,惠飞虎,等.杂交油菜新品种扬优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7(6):295-298.
  [2] 寇志强,沈东风,刘亚丽,等.豫油5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2):14.
  [3] 刘鹏,吴朵业.油菜“史力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10):27.
  [4] 焦建,李国英.旱地油菜垄膜沟播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9):4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