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理性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986 日期:2023-12-21 来源:论文网
  【摘 要】#22312;教学实践中把建构主义学习#29702;论应用于教学组织形式有重#35201;的实践价值,不仅#21487;以激发学员的学习#21160;机和求知欲,增强学员#30340;自主学习意识,而且#36824;能培养学员的主动探索精#31070;和创新能力。同时有#21033;于更新教员教育教学观#24565;,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36136;量。
  【#20851;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组织形式
  
  在我们以往#30340;教学改革过程中,由#20110;认识上的局限,多数人仍#20174;“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23398;,还是“顺着教员思路教#23398;”,结果,课堂教学效果还#26159;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则在#20110;课堂上教员忽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65292;学员的自我表现欲常受到压抑,#22240;此学习兴趣不高,课堂#25928;益甚微。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导致#36825;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23398;组织形式的落后与僵化。
  教学组织#24418;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21153;,教、学双方按一定#35201;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23427;主要研究在教学活动中,#25945;、学双方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31561;联系的组织结构,其目#30340;在于更加有效地控制和利#29992;教与学的时间、空间、人力#12289;物力等资源,以提高教学#25928;率和质量。
  
  一、以实践活#21160;为先导,以任务完#25104;为本位,借培植学#21592;学习的情境,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动#26426;
  
 #12288;建构主义认为学习#26159;建构性的,学习的#26412;质起源于主体的实践活动——主体#19982;外界的交互行为及其内部认知加#24037;过程,是主体通过活动对体验#30340;内化、知识意义的生成过程。教学#19981;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交给#23398;员的过程,而是学#21592;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30340;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只#26377;当学员感到自己已有的知#35782;不能用来适应新环境时,真正的学#20064;才发生。用建构主义“适#24212;观”来解释学习动机,即“只要他#20204;所构建的世界能‘#36827;行下去’,在这个世#30028;中不存在无法预见的或无法#20811;服的问题,就绝对没#26377;去学习任何别的东西或理解任何不#21516;东西的理由。”按照这一#21160;机观,学员对所学知#35782;、技能的学习动机,#21482;能来源于实践需要#12290;
  目前,#20891;队院校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基#26412;上还是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12290;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学员先学习#29702;论,然后再运用所学#29702;论来指导实践活动。#22810;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65292;这种做法不仅使学员#22312;理论学习时缺乏必#35201;的经验基础和先期准备,而且由于#23398;员没有对今后从事职#19994;真实情境的体验,#23548;致了他们根本无法“适#24212;”新的实践情境,也无法#28608;发他们对理论的学习动机#21644;热情。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学员仅#26377;的一点学习动机,只能来源于外界#30340;“强迫”即考试不合格毕不了#19994;,客观上造成了理论和实践#20851;系的“脱节”。因此,在#23433;排专业课程教学的时候#65292;应该考虑把实践环节放置到理论学#20064;的前面,即可以利用实践#35838;或是假期到基层部#38431;代职的时机,安排即将开设课程#30340;实践内容,让学员在实践中产生#35748;知冲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27442;望,然后再学习具体的#29702;论知识。在教学中#65292;教员要运用有效的#25945;学策略和各种可行的技术#25163;段,设法让知识“从情景中走#20986;,又最终走入情景”,即从#29616;实情景中提炼问题,#21448;能设计一些将新知识#24212;用于现实情景的实例,从而给予#23398;员解决实践问题的机会。这样可以#35843;动和激发学员学习理#35770;的积极性,也能够在理论#30340;学习中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以更#22909;地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和问#39064;,并实现理论和实践#30340;和谐统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以学员#20010;体的经验和认知方式为教#23398;起点和教学资源,确立新的#25945;学目标,挖掘学员的#23398;习潜能
 #12288;
  布卢姆《人的特性和#23398;校学习》一书中,证明了认知前行#20026;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变#37327;。所谓认知前行为,就#26159;学员原有认知结构和心#29702;结构,是学员对所学内容的必备知#35782;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建#26500;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30528;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22312;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65292;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39564;,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24049;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26469;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20511;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26102;,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32463;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65292;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20551;设。而传统的教学活动完全忽视了#23398;员已有的具有个人性#36136;的经验知识,教学完全由教员顺着#33258;己的思路来进行,没有任#20309;针对性,课堂效果总是不理想。#26500;建主义理论提示我们#65292;教学不能无视学员的#24050;有知识经验,简单#24378;硬的从外部对学员实施知#35782;的“填灌”,应该#37325;视学员自己对各种现象的#29702;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65292;思考他们这些想法#30340;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员丰#23500;、调整或者是创新自己的解释,#20174;而挖掘其的学习潜能。即在教学中#65292;不是让学员“削足适履”,对#25945;学内容“全盘吸收”,而是#35753;学员在已有知识的#22522;础上“八仙过海”,使其#20010;性特长“各显神通”#12290;只有适应学员个性化发#23637;需求,让课程体系和教学#26041;式与学员的需求“#23545;接”,才能真正培养出#20855;有独立创新能力的新型指挥人才#12290;
  
  #19977;、转变课堂管理策略,鼓励学员自#25105;管理、自我调节,最大程#24230;的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
  
  #35838;堂管理是指教员为#20102;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21644;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26102;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30340;过程。采取科学的课堂管理策略#26377;助于激发学员潜能#30340;释放,引导学员从事积#26497;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21161;于活化学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12290;因此,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22530;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35777;,而且是实现“有效#25945;学”的前提条件。在#20170;天,在新的教育观的影响下,教员#22312;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改#21464;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方#27861;也就成了必然。构建主义学#20064;观对课堂管理策略作了科学的#35808;释,认为学习环境是开#25918;的,在这样的学习#29615;境中,教学的中心不是教员、课#26412;或知识本身,而是学员。只#26377;宽松的、愉悦的而非“#35268;则性”的课堂,才能#26368;大程度的激发学员的创#26032;意识,发挥每个学#21592;的潜能。
#12288; 长久以来,军队院校的#25945;学与管理都以严格的#32452;织纪律和整齐划一为特#28857;,说话做事走路都要有规#21017;。这无可非议,但由此#24418;成不能做这个,不能做#37027;个的思维定势,就容易使学员形#25104;谨小慎微,不敢越雷#27744;半步的性格。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很#38590;实现教员和学员的互动#65292;营造轻松的课堂气#27675;。让学员尽量在课堂上活跃起来#65292;给他们创设一种广阔自由#30340;心理空间,让他们的兴奋点#23450;位在对问题的思考#19978;,抑制学员各种顾虑。也就是说#65292;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21162;力创造机会和情境满足学员对个性#24352;扬的需求,允许学员存有不#21516;的看法和创意,要#37325;视学员个体对所获知识的拓展和延#20280;,使不同学员的个性观点在开放#12289;动态的交往中得到升华。教员#23545;课堂的组织作用,在#20110;使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学员活#36291;而不混乱,只有这样才能#20351;我们培养的未来警官不是机械执行#20219;务的“机器零部件”,而是极#20855;创造力的活生生的#12289;高素质的“人”。
  总体上,#25105;认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创#26032;是教学内容、教学资源、#25945;学方式、教学途径、教学#36807;程和学习方式的开拓,是教#23398;思想、教学理念在当#20170;课堂教学实践中的#29983;长点。因此,我希望通过#25945;学组织形式创新研究,以使#32032;质教育在课程改革实施中得到#30495;正落实。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30340;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35774;计.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7-11.
  [2]施良方.学习#35770;.人民教育出版社.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