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藏族教育文化关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980 日期:2023-12-21 来源:论文网
  【摘 要】藏族教育文#21270;对学校教育有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65292;其表现就是学校教#32946;与寺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25945;育相互影响和调适。
  【#20851;键词】学校教育 藏#26063; 教育文化
  
  现代教育人类#23398;对将学校教育与社会#29983;活割裂开来的方法持否定#30340;态度,而认为应该将#23398;校教育放在整个社会文#21270;背景中加以考量。#22312;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中#19982;学校教育最相关的即是#25945;育文化。
  
  一、教育文化#19982;藏族传统教育文化
  
 #12288;何为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是社会#34892;业文化的一部分,是教#32946;活动的潜规则,是教育物质#25991;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23427;担负着以爱为根本的文化传递,#20854;本质在于唤醒受教育者的#20010;人意识,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追#27714;理想价值的意志。
  教#32946;文化的构建是国家先#36827;文化的前进方向战略中基础#24615;、全局性、先导性的表征,它#20316;为社会行业文化的一#31181;,其自身的不断成熟,是促成国#23478;文化战略崛起的根本。这不仅因#20026;教育是关系到国家#21457;展的基础性产业,也因为#25945;育传播着先进的文化,#24736;久的文化传统又为教育文化#24314;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教#32946;文化的角度探讨学校教育与藏#26063;传统教育文化的关系对推进学校教#32946;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29992;。
  藏族#20256;统教育文化是藏民族#25991;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教#32946;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从#24191;义的角度来说,民族教育文化#21253;括了物质文化、教育制#24230;文化和教育观念文#21270;。本
  文主要是从教#32946;制度即教育方式对学校教#32946;和藏族传统教育文化进行#30740;究。
 #12288;
  二、#23398;校教育与藏族传统教育文#21270;的关系
  
 #12288;民族教育文化对学校教育有着直#25509;和深刻的影响。奥格#24067;教授认为,少数族群为了#24037;具性目的动机去寻#27714;接受教育,然而,#24403;他们的社会认同受到威胁的时#20505;,他们也会抛弃工具性动机#65292;拒绝接受否定他们社会认同的学#26657;教育。因此,了解民族教育文化#21450;其传承和它对本民族儿童学校教育#27963;动的影响是我们把握民族教育#25991;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前提#12290;从传统来看,藏族#25991;化传承主要是通过寺院教#32946;、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来实现的。#34255;族传统文化更多地是在日#24120;生活中得到继承和#24310;续,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藏族文化又#24471;以不断的调适。因此,#20998;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寺院#25945;育和社区教育之间的关#31995;对于深刻认识学校教育的困境和处#29702;好学校教育与寺院#25945;育、家庭教育和社区#25945;育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和必#35201;的。
  1.学校教育与寺院教#32946;
  学校教育与寺#38498;教育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20851;系。学校教育在藏区的历史较#30701;,存在着诸多的困难;#23546;院教育则在民族文化#20256;承和个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30340;作用。
 #12288;(1)文化传承
  #20174;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史上我们看#21040;,国家教育的发展#21644;国家力量的渗透、社会组织的转型#26159;同期并行的,学校#27491;是“村落中的国家”。正如李#20070;磊在其《村落中的“国#23478;”》一书中的分析:从组织与#32844;能来看,小学就是深入村#33853;的国家机构,这正吻合了#35199;方马克思主义者路易#24605;·奥而萨瑟“学校是一种国家#26426;器”的判定……小学就是在自#28982;散漫的村居中人为#35774;置的国家环境。它#26159;国家培育人才的工厂,它自身也是#22269;家形象的一种展现。学校#25945;育——组织化、成#20307;系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与国#23478;力量密不可分的。在藏区现#20195;学校教育建立发展的时#38388;里,学校不仅作为培养现代人才#30340;国家机器存在,而且#36824;以鲜明有力的符号系#32479;来展示重演国家意志和国家形#35937;。学校教育的目标、#20869;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资金等#26080;不体现着“国家”字眼,从这一#35282;度来说,学校教育进行的#25991;化传承其实就是以“国#23478;”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的#20256;承,自然对处于亚#25991;化的民族文化无从顾及或顾及很少#12290;
  寺#38498;教育是藏区传统教#32946;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与现代学校教#32946;一样,寺院教育在传统教育中也#20805;当了官方教育的角色。一方面为政#25945;合一的政权培养“合#26684;”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实现#27665;族文化的传承。建国后,寺院教#32946;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和#22269;家宗教政策的调整,也在#19981;断的调适。伴随着宗教的复兴#65292;寺院教育也随之发展壮大起#26469;,其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20063;日渐突显。
#12288; (2)技能教育
  #23398;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23601;是技能教育。但是#25105;国学校教育恰恰相反,在技能教育#26041;面还特别欠缺,主#35201;表现在:一是围绕着应试#25945;育的考试指挥棒,#23398;生疲于题海,根本#27809;有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二#26159;书本知识也缺乏相#24212;的技能训练的内容#65307;三是学生的书本知识很高#65292;但实际动手能力很#24046;,形成所谓的“高分低能”;#22235;是民族地区学生因#20026;还有语言关的问题,在这方#38754;表现得更加突出。
  寺院#25945;育虽然缺乏相关自然科学#30340;内容,但是也比较重视对学生技能#30340;培养。一是设立专门的密宗学#38498;,进行专门地理、天#25991;、历算、医药、诊疗、绘画#31561;技能方面的训练;二是在#20315;教知识的传播学习中采用符合#23398;生实际的、较科学的教#23398;方法。正因为在技能方#38754;的教育,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34255;族普通民众对寺院教育的依赖#65292;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寺院教育的#37325;要性和地位。
  (3)个体#21457;展
  事物之所#20197;存在是因为有其合理性,#20256;统寺院教育之所以重要亦是因为#23427;能实现个体最大程度地发展,这#31181;发展既包括地位、名#35465;,也包括金钱。而在藏区#23398;校教育造就的却是“边缘#20154;”。“边缘人”有两类,一类是没#26377;通过学校教育而实现跳“龙#38376;”,没找到理想的出路只#33021;回家继续祖业的人。#20182;们因为多年的学校生#27963;,实际的生产生活技能差,不#33021;适应农牧业生活,不仅不能帮助家#20154;,反而成为家人生活的累赘;他#20204;中的许多人因为受学校教育#30340;影响,很多也不愿意融入传#32479;的生活,成为“边缘人”。#21478;一类是通过学校教育考入中专、#22823;学的人。他们的矛盾体#29616;在一方面大力倡导保护民族文化,#20256;承民族文化,呼吁藏族普通#27665;众把子弟送入藏文学校;#21478;一方面却大张旗鼓地#12289;托关系、走后门地把自己的孩子送#20837;内地重点学校,以求得最大限度地#20102;解、认识、融入主#27969;社会及其文化,实现个体最大的#21457;展。
#12288; (4)宗教、民间信仰
  我国#23398;校教育从其“国家代言人”的角度#30340;出发,把宗教视为不科学,把民间#20449;仰及其仪式视为封建迷信的东西#32479;统加以排斥,试图以马克思主义#30340;观点取代民族传统信仰及其仪式#65292;不过是现代国家功能之#19968;的“文化宰制”的又#19968;表现。而寺院教育在宣扬宗教文化#30340;同时,积极的参与民间信仰,把#20256;统的、原始的信仰进行#20315;教化改造,既达到了心理蔚藉等#26041;面的功能,又传播了佛#25945;知识、仪轨,实现了佛教与信众#20043;间的“双赢”。改革开放后#38543;着藏区佛教复兴,寺院#25945;育亦呈现复兴之势#12290;规模稍大一些的寺院#20960;乎都有自己的小学经僧,#25105;们调查的木里大寺有50-70名#23567;僧童,有专门的教室和教师进行#25945;育。有些藏区还有得到政府认可或#27809;有认可的寺院学校。从教#23398;内容来看,寺院教育#31215;极的吸纳了现代学校教#32946;和科学知识的内容,较好地实现#20102;寺院教育的传承,也是#23546;院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调#36866;的结果。
  从上面的分析#25105;们看到,藏区学校教育和寺院#25945;育并存局面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现#23454;的因素。学校教育和寺院教育#31454;争的表现之一是学生生源的竞争。#23546;院教育因为受国家文化的宰#21046;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却得到了广大#34255;区民众的认可,吸引着藏#26063;儿童的眼球。从本质上#26469;看,这种竞争其实是#8220;一元”与“多元”之争#12290;这种教育的一体与多#20803;关系正是中国民族与文化#29305;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集#20013;体现。
  2.学校#25945;育与家庭教育
  藏族家庭教#32946;对藏族儿童教育价#20540;观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行为#26041;式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12290;如果说藏族寺院教#32946;是儿童实现个人目标的阶梯,#37027;么家庭教育则是藏族#20799;童生存的基石。在漫长的时#38388;中藏族形成了一整套以#23478;庭教育为主线的家庭文化。在现代#20197;学校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情#20917;下,家庭教育的作用#20027;要体现在:一方面#34255;族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得以#20256;承,在潜移默化中内化#20026;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家庭的#25991;化背景和家庭成员的教育态度#20915;定了孩子的成就动机的水平#65292;而他们在学校的成就能力和#25104;功机会又取决于这种水#24179;;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25945;育态度也间接地影响孩#23376;的学校表现。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家庭之所以作#20026;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24452;而对儿童的学业成就产生深刻影#21709;,主要是由于:一#26159;因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20250;心理群体,家庭成员在互动#20013;容易形成较为一致的价值#35266;念和行为方式。二是家庭中特定#25991;化和价值观念熏陶的连续性和潜移#40664;化性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35201;的影响。三是儿童阶段的心理特#28857;容易受到家庭文化的影响,一种#35266;念的形成,除了受特定价值#35266;和生活态度的影响外,与主体#30340;心理特点也有密切关系,儿童可塑#24615;强、模仿性强,容#26131;养成特殊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24335;。
  3.学校教育与社区教#32946;
  社区教育是藏区重要#30340;传统教育方式。其作用与学校教育#26377;一定相似之处,但更有#20854;独特的地方,主要体现#22312;:社区教育在儿童发展#36807;程中的作用更突出地体现在其更人#24615;化、实用性上。更人#24615;化和实用性主要是因为社区#25945;育是根植于其传统#31038;会文化形态,与其固有的社会#21457;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2780;学校教育未能得到彻底改观的根原#20043;一就是于此。
  笔者在调查的时候#27491;好碰上了当地的“求雨”仪式。由#20110;天时地利人和之故,藏族传统文#21270;始终没有脱离宗教文化的#27987;浓氛围,宗教文化#19968;直是藏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25903;撑藏族深层社会生活的精#31070;文化。“求雨”仪式中#23447;教仪式与民间文化的结合#65292;更加强化了宗教文化的社会功#33021;。特别是宗教传承#19982;村落文化之间固有的关#31995;,实际上是一种相#20114;制约、相互促进,#24182;在一定条件下不可取代的错综复杂#30340;社会关系,它在一#23450;程度上反映着政治#12289;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现象。甚#33267;可以展望或预言,由于宗教具有#19968;种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23454;际价值,它将伴随人类社#20250;的发展走向未来。#36825;正是我们分析认识藏区教育#29615;境、推动教育发展#25152;必须正视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12289;结论
  
  从历史与现#23454;来看,藏族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寺院#25945;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有#20854;存在的土壤,作为国民教育主#20307;的学校教育受这些教育方#24335;的影响相当大,彼此之间不可能在#36739;短时期内就能相互#20132;融或替代,这是我们发展藏#21306;学校教育必须清醒认识的客观#29616;实。
  
  参#32771;文献:
  [1]王继华.为什么要#25552;教育文化战略.哈尔滨#6530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4,7.
  [2]胡玉萍.教育文化与与学校#25945;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25968;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20013;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5.
  [3]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20986;版社,2005:436.
  [4]李#20070;磊.村落中的“国家”[M].#26477;州:浙江人民出版社#65292;1999:5-7.
  [5]尕藏加.藏传佛教寺院#23447;教文化的功能及特性.学习与实践#65292;2006,(12).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