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偏头痛防治镜的红光对人眼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5例(50只眼)眼科住院患者,光剌激前检测视力、瞳孔、眼前节、眼底及眼压,配戴以红光为光源的偏头痛防治镜,电流强度10~30mA,波长5900~7100埃,峰值波长6300埃,双眼光剌激30分钟,每日一次,持续7天,观察视力及眼压变化。结果 视力10例不同程度提高,范围1~4排;眼压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中19例双眼眼压有降低,2例有轻度升高,范围2~5mmHg,4例无变化;戴镜后瞳孔、眼前节及眼底无明显变化。结论 偏头痛防治镜的红光剌激能改善视力,降低眼压,对眼科屈光不正、弱视、青光眼等疾病的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 红光;视觉功能;眼压
光剌激能治疗偏头痛、弱视、神经衰弱综合征及心因性疾病已为许多研究[1-3]所证实,而偏头痛防治镜的红光剌激对视觉功能及眼的综合影响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此强度的红光剌激对视力,瞳孔、眼前节、眼底及眼压的影响,为光剌激法治疗多种疾病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我科住院病人25例(50只眼):双眼交替性斜视(斜视度约15~25度)、屈光不正(近视)15例;单眼慢性泪囊炎、双眼屈光不正(近视)3例;单眼慢性泪囊炎7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7~45岁。7例双眼视力≥1.0,18例视力0.1~0.8。瞳孔、眼前节、眼底正常。所有患者无青光眼病史,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11~20mmHg。
1.2 研究方法 在配戴偏头痛防治镜光剌激前检测视力、瞳孔大小、眼前节、眼底及眼压等基本情况。配戴以红光为光源经眼途径的偏头痛防治镜(成都科泰临床工程发展中心生产),电流强度10~30mA,波长5900~7100埃,峰值波长为6300埃,红光剌激双眼30分钟,每日一次(上午9:00),治疗结束后20分钟检测视力、瞳孔大小、眼前节、眼底及眼压。持续7天。
2 结 果
2.1 视力 本研究中18例屈光不正患者,其中10例检测前视力均小于0.5,接受红光剌激7次后,视力有明显改善,不同程度提高1~4排,均达0.6以上,视力改善的占55.6%(10/18),余8例无变化。另7例患者视力正常。
2.2 眼压 25例在接受红光剌激后,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TOPCON CT60型),由同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检测,眼压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小幅波动,19例双眼眼压有降低,2例有轻度升高,范围2~5mmHg,4例无变化,其中约半数患者眼压波动范围较小,常表现为单眼或1~2次降低,有10例患者每次光剌激后眼压均有所降低。
2.3 瞳孔、眼前节及眼底 本研究中未发现瞳孔、眼前节及眼底的改变。
2.4 其它 在使用中约半数患者出现催眠效应,个别患者使用后感觉视物稍模糊,数分钟后恢复正常。
3 讨 论
以红光作为光源治疗眼科疾病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有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弱视、近视[4],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偏头痛防治镜由于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在对眼视觉功能的影响方面较其它弱视治疗仪、红光治疗仪有一定的差别。在使用中全部患者均感觉到红光光团交替地收缩扩张,亦有少数患者感觉到红光有明暗变化。
由于所用的光源为无脉冲的红光,红光本身无强度及频率变化,患者感觉到的现象是眼睛本身调节所致,这是睫状肌有节律地收缩、舒张引起,而本研究中发现的视力改善及眼压降低都可以解释为睫状肌的作用。睫状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一是有助于房水的循环,象泵一样将房水由后房向前房泵出,从而引起眼压降低;二是有助于近视眼患者紧张的睫状肌松弛,使视力改善。
本研究中未发现红光剌激对眼部有任何损害,这与研制者提供的资料吻合,一是红光强度弱,在10毫堪德拉以下,二是所用光源中无红外成份。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偏头痛防治镜可以用于眼科某些疾病如屈光不正、弱视的治疗,尤其是非闭角型青光眼可选用该方法,此外还有应用光剌激治疗眼内出血或血管性疾病,白内障的报道,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顺琴.鼻腔内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杂志,2003,3(1):27-28.
[2] 刘 梅,杨春香,杨春娆 等.增视仪与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分析[J].中医学杂志,2009,28(6):41.
[3] Borisenko GG,Osipov AN.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nitrosyl hemoglobin during exposure to Low-power laser irradiation[J].Bioche mistry-Mose,1997,62:661-666.
[4] 陈君平,宋文熹,吴奇惠,等.青年和成人弱视视觉系统可塑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2):7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