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与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6301 日期:2025-09-25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脊髓损伤;便秘;预防;护理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停滞过久,水份被过多吸收,粪便坚硬,排便困难。便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可见于多种疾病的症状群,是脊髓损伤患者卧床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脊髓损伤患者因神经系统通路的完整性受破坏,可使肠蠕动、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反射、直肠感觉等)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胀等问题。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应尽早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便秘带来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脊髓损伤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科共收治34例脊髓损伤卧床患者,均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等便秘的症状。

  2 病因分析

  2.1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脊髓损伤后72小时内患者易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或腹胀,可引起排便功能障碍,其主要原因为副交感神经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导致胃结肠反射消失,结肠蠕动减慢以及直肠的排便反射消失,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过长,使水分过多吸收,大便干结难以排出。

  2.2 精神因素 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而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2]。

  2.3 疼痛因素 脊髓损伤常伴有受伤局部疼痛和躯体活动受限。患者因害怕排便时用力而加重疼痛,所以未按时排便或抑制排便。

  2.4 排便环境的改变 患者可因环境的改变、治疗或活动不便,在出现便意时人为控制,久而久之会使排便反射消失,导致便秘。

  2.5 饮食因素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的食物较少,且缺乏维生素,不能对胃肠道产生有效的刺激,胃-结肠反射减弱及肠内压力不足,排便反射也减弱,而引起便秘。

  3 预防与护理

  3.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水平、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以下健康教育:第一、解释便秘的危害性,疾病与便秘的关系;第二、解释长期应用泻药及灌肠的危害性;第三、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帮助建立其床上排便的习惯。并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规定的时间没有便意,患者也要做排便动作(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尽量将排便时间安排在每天晨起或早餐后30~40分钟,以促进正常排便反射形成,让患者逐渐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第四、指导患者正确利用腹压排便,患者床上排便时,不能很好的利用腹压,以致影响大便的排出。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屏气、腹壁肌肉收缩,教会其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收缩肛门轻括约肌,此法可增强腹部及肛门肌肉的收缩力度,加强直肠运动从而增加便意。

  3.2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是影响便秘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脊髓损伤卧床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完全不能自理,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巡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及排便情况,通过礼貌、诚恳的交谈,有针对性的减轻其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患者床上排便时应减少室内人员的流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护其隐私,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3.3 饮食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与排便、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关系,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使患者及家属配合。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清淡、低盐、低脂、高纤维素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白菜等,可以软化粪便,促进粪量的增加。香蕉可以清热润肠。芝麻、胡桃仁等坚果,既可润肠通便,又可补肾强腰。一些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豆类、粗粮、马铃薯等也能促进肠蠕动,可适量进食。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维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份润肠。嘱患者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一杯淡盐开水均有助于大便的通畅。帮助患者逐渐养成“晨早起、饮杯水、净大便、强身体”的习惯。

  3.4 按摩疗法 医护人员或家属每天定时给予主动或被动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方法: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绕脐用力推按腹部,依结肠走行的方向,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行按摩)起到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并增加腹部压力,促进排便。运用穴位疗法有助于减轻便秘。临床实践证明,穴位按摩对缓解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降低了使用泻药的比例。穴位按摩时间越长,便秘的各种症状改善越佳,效果越持久[3]。也可以指导家属为患者做腹部热敷,但要注意防止烫伤,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3.5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的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患者,让其学会自己调节心身状况,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借此指导患者识别自己的异常和正常的肌电信号,并进行自我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每日晨起后收缩腹肌10分钟,收缩肛门和排便训练10分钟,然后排便)。有学者在应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6 便秘的处理 (1)药物治疗:严重便秘患者,经以上方法均不能有效解除者,遵医嘱指导患者合理应用泻药,并告知患者用泻药的不良反应。有学者对100例便秘病人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和服用大黄苏打的方法进行疗效观察,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便秘疗效优于大黄苏打,且无腹泻副作用,安全有效,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值得推广。(2)灌肠:对于直肠内有硬结样便块时,可灌肠,灌肠常用溶液为0.1 %或0.2 %肥皂水、甘油等。顽固性便秘者可用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灌肠,可促进排便。但不能长时间灌肠,否则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4]。有学者对60例需灌肠便秘患者采用小儿吸痰管连接一次性输液器灌肠和一次性肛管灌肠的方法进行效果观察,采用小儿吸痰管连接一次性输液器灌肠法,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肛管灌肠法,小儿吸痰管较一次性肛管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相对延长,增加了软化粪便的效果,减少了灌肠液外流情况,提高了排便成功率,是一种理想的灌肠方法。

  4 小 结

  通过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详细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减少患者的痛苦。但在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的同时,护理人员更应该重视心理护理,因为目前精神心理因素与便秘的关系越来越突出,所以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积极进行疏导,使患者深信医护人员,以消除焦虑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减少便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 岩.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4):196.

  [2] 李燕云.按摩、推拿配合意念诱导法治疗便秘及其护理[J].现代医院,2005,5(5):58.

  [3] 马 艳,高 婕.便秘护理的进展综述[J].天津护理,2008,16 (2);57-5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