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刚,程晓春,罗绍华,向敏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失眠;临床观察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我科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失眠3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5岁,平均32. 54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8年;心火炽盛型5例,肝郁化火型7例,痰热内扰型4例,阴虚火旺型8例,心脾两虚型4例,心胆气虚型2例。
1. 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学》[1]制定:(1)轻者人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分为6型:心火炽盛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
1. 3 治疗方法 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药用柴胡12g,制半夏9g,黄芩9g,生晒参9g,干姜3g,大枣4枚,生龙骨30g(先煎),煅牡蛎30g(先煎),生铁落 20g,茯苓15g,桂枝15g,大黄5g。心火炽盛者加栀子12g,竹叶15g,夏枯草12g;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6g,黄连6g,香附6g;痰热内扰者加竹茹12g,陈皮12g,知母12g;阴虚火旺者加生地15g,白芍15g;牡丹皮15g;心脾两虚者加白术15g,黄芪15g,炙甘草9g;心胆气虚型酸枣仁30g,远志12g,太子参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早中晚服用,1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2 结 果
2. 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2. 2 治疗结果 痊愈11例(36. 67%),显效14例(46. 67%),有效3(10. 00%),无效2例(6. 67%),总有效率93. 33%。
3 体 会
失眠是指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而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多因情志所伤,饮食不洁,病后、年迈,禀赋不足等而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伤寒论》107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条文为太阳病表邪未解,误用攻下,致邪热内陷,虚实并见而设。本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12味药物组成。其中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即小柴胡汤去甘草可调理阴阳,疏利三焦,为临床使用方便,改生姜为干姜。加生龙骨、煅牡蛎、铅丹等质重性沉的药物可镇惊安神,因铅丹毒性剧烈,故改用生铁落代替。加桂枝以通脉络,用茯苓以利小便而安神,具有苓桂剂温阳利水之功,再加大黄以泻邪热。全方具有调理阴阳气血,镇静安神之效。再根据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分型,心火炽盛者加栀子、竹叶、夏枯草清心泻火,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黄连、香附清肝理气,痰热内扰者加竹茹、陈皮、知母清热化痰,阴虚火旺者加生地、白芍、牡丹皮清热益阴,心脾两虚者加白术、黄芪、炙甘草补益心脾,心胆气虚型酸枣仁、远志、太子参补气宁心。综上所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与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相符,故临床使用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