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辨位施法”的几点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783 日期:2025-09-19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中医骨伤;辨位施法

辨位施法就是根据不同解剖部位、不同伤情,及伤后筋骨紊乱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治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辨位施法”。要当一个好的骨科医生,必须要在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精通辨位施法。《医宗金鉴》正骨必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从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筋脉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从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从上述可见,古人早就开始了辨位施法治疗骨伤,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现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就临证时如何辨位施法谈几点体会。

  1 熟悉解剖

  这是辨位施法的前提,也是当一名中医骨科医生的前提。既要熟悉大体解剖,又要熟悉局部解剖。只有平时熟练掌握了每一具体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临证时才能正确认识病情。同时也要了解伤后的病态解剖特点,熟悉其病理机制,才能做到辨位施治,“手从心转,法从手出”。

  2 熟悉病情

  首先必须详细了解病史,特别注意受伤时的暴力情况,如暴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以判断伤之轻重和性质。其次是观察损伤局部情况,了解伤口、肿胀、畸形等情况。再次通过“手摸”查体达到“心会”。然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认真阅读X光片或CT片等,详细了解骨折的成角、旋转、重叠等移位情况。有了上述准备,就能做到“心明”也才能“法从手出”。

  3 熟悉手法

  也就是对具体的病情,设计我们要用的手法。在运用手法复位过程中,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种手法,才能做到临证时,“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法从手出”。现将常用手法介绍如下。

  3.1 矫正重叠法 这是由于骨折后,远折端由于暴力或肌肉痉挛收缩常使远端向上移位。主要是采取对抗牵引,以能超过肌肉力量即可,不能太大,以免致分离移位。另外,牵引力量要持续稳定,不能用瞬间暴力。当肢体长度恢复,手下出现骨擦感时表明重叠已纠正。

  3.2 矫正成角法 通常在牵引、矫正重叠时成角已纠正,对于未矫正者,可在持续牵引下,以拇指在成角的顶端加压,另手将远端作反向运动即可。

  3.3 矫正侧方移位 在持续牵引矫正重叠后,维持牵引,固定近端,将远端推挤捺正,使断端互相靠拢吻合。

  3.4 矫正旋转法 整复机理是逆受伤机制沿原路回复到原位。所以对于此种骨折,必须弄清骨折移位的机理,即移位路径,才可能按原路回纳复位,若仍然复位困难,则要考虑有软组织嵌顿,在回复时还需将断端适抖动解除嵌顿。

  3.5 矫正分离法 对于分离移位,首先要考虑有无软组织嵌顿,有则必须先解除,然后采取触顶加压法,使断端紧密接触。

  4 熟悉原则

  对于不同部位的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不同,其处理原则也有所不同。对于四肢骨折,一般采取“以远就近,以子寻母”的原则,因为近端肢体一般比较固定,远端相对活动,以远就近较易成功。对于关节内骨折,如肱骨解剖颈骨折、股骨头头下骨折,有移位或旋转时,由于近端无肌肉附着,不易固定,单纯“以远就近”有时难于成功,这时就可以采用“金针拨骨”的方法,固定近端,向远端靠拢复位。又如颈椎骨折,一般多用颅骨牵引复位,不能盲目采用手法,以免损伤颈髓,造成严重后果。总之,我们必须掌握各部位骨折的处理原则,才可能做到辨位施法。

  5 辨位施法

  通过上述熟悉解剖,熟悉病情,即做到了“辨位”,就可以进一步“施法”。针对不同部位的骨折,和不同的治疗原则,采用不同治疗手法,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四肢骨折,在以远就近的原则下,就不同部位,需要采取不同的牵引方法,和不同的复位手法,上肢骨折,一般需要屈肘位牵引,并根据不同的畸形,用相应的手法。如肱骨下端内上髁撕脱骨折,因内上髁为前臂屈肌附着点,骨片常被拉向肘关节的内下方,复位时需屈肘、屈腕、前臂内旋。如桡骨近端骨折,近端常有外旋移位和远端重叠,需将前臂外旋牵引下,纠正重叠及外旋。又如月骨脱位翻转,一般需要撬拨复位。对于下肢骨折,由于肌肉力量强大,常难以复位,我们可以给予局部麻醉,使其肌肉放松,并用骨牵引持续牵引逐渐复位。从上可知,我们只有根据不同骨折,辨位旋法,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满意疗效。

  当然,随着骨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我们在临证时,不能拘泥于单纯的“辨位施法”。不能单靠手法解决问题,要与现代骨科技术相互取长补短,扩大辨位施法的内涵,为临床工作服务。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