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脑水肿124例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151 日期:2025-09-1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高原;脑水肿;护理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自平原地区进入高原或自高原地区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死亡率极高。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难度大,笔者对近10年来我科救治的124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均为急诊患者,其中男90例,女34例;汉族102例,回族22例;进藏旅游者76例,进藏工作者48例;初次进藏108例,再次进藏16例;年龄16~69岁,平均47.5岁;入院前昏迷时间最短3h,最长96h,平均16.8h。所有病例进入高原前均无颅脑疾病史,根椐病史、体检、胸片、心电图、腰穿等检查,除外其它疾病,且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1)以受凉、疲劳或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110例,无诱因发病者14例;(2)以剧烈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厌食、乏力等为前驱症状;(3)12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意识障碍,其中深昏迷22例,浅昏迷35例,嗜睡47例,神志恍惚12例,谵妄8例;伴大小便失禁74例,伴四肢抽搐28例,伴肺部湿罗音48例;病理反射阳性4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8例。

  1.3 救治方法 入院后即给予面罩高流量(6~8L/min)吸氧、利尿、脱水、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处理,同时给予纳洛酮0.8~1.6mg静注,1/6h,直至患者神志恢复。

  1.4 结果 除2例因院外昏迷时间长(分别为96h和90h),抢救无效死亡外,12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98.4%),神志恢复最短0.5h,最长32h,平均8.8h;住院天数3~14d,平均住院天数6.5d,出院后随访1月,均未发现后遗症。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1)选择单独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半卧位卧床休息,降低机体氧耗量,并注意卧位的高低,既要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又要防止四肢血液回流太快导致肺、脑血液过度供应,加重脑水肿或诱发肺水肿;(3)持续高流量吸氧,以面罩吸氧方式为佳,氧流量6~8L/min,至病情好转后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流量2~4L/min,同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4) 昏迷较重的患者禁食,神志转清或好转后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或流质饮食;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每日入量应在1500ml左右,滴速40滴/min为宜。输液时,既要保证脱水有效,又要防止液体总量过多和液体滴速太快而加重脑水肿或诱发肺水肿,如无明确低钠血症存在,原则上以葡萄糖液为主,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同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5)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褥疮的发生;(6) 伴尿失禁者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间每天用0.1%新洁尔灭清洁尿道口,用 l:5000的呋喃西林冲洗膀胱,预防尿路感染;(7) 严密观察病情,包括生命征、神志、瞳孔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抢救。

  2.2 心理护理 患者神志转清后应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高原脑水肿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的有关知识,重点强调少活动和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消除其对高原环境的恐惧心理,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3 健康教育 出院时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高原脑水肿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的有关知识,嘱患者1~2周内避免体力劳动,避免受凉及过度饮酒,短期内避免进入更高海拔地区,防止急性高原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J].高原医学杂志,1996,6(1):1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