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寒山地;卫勤保障;战争;高技术
未来高寒山地作战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高寒山地缺氧严重,环境恶劣,物质匮乏,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战斗激烈,进程短,节奏快,消耗大,涉及面广。探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的特点及卫勤保障应对措施,对未来进一步深化高技术条件下卫勤准备,提高高寒山地卫勤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1 未来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卫勤保障的特点
1.1 高寒山地环境恶劣,空气稀薄,缺氧严重,寒期长,日照辐射强,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空气中氧含量低。四季外界气温常零下摄氏25℃左右,且寒流多,冬季长,部队在此情况下作战将有大批冻伤、冻僵伤员。
1.2 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暴露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临床征候群,包括急性轻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病)。目前公认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多数人会出现症状和体征[1]。内陆部队急进高原的海拔越高,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也越高;急性高原反应发生者大都有诱因可寻,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约占58.0%,其余为寒冷、饥饿、疲劳、其他或无明显诱因,急性高原反应极大地影响进驻高原部队的战斗力。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加,海拔越高其增加的趋势越明显[2,3]。
1.3 易致心理或生理紧张
紧张过度而产生的应急可诱导众多疾病的发生,在高原自然环境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线和紫外线照射量强等特点对军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发现,高原环境对人的认知功能,如短时记忆、注意广度及注意转换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等均产生明显影响,使军人的心理功能下降,影响人对高原环境的心理生理适应。
1.4 战斗激烈,伤员多,后送困难
现代化战争突发性强,作战节奏快,战斗编成复杂,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而作战部队机动频繁,各式各样的新式武器并用,使伤员增多、伤情加重、伤类复杂;未来高寒山地作战是高技术战争、突击威力明显增强,在近期局部战争中,一些精确制导武器,大面积伤武器纷纷亮相。一是精确制导武器使用日益增多,已遍及陆、海、空诸军兵种;二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方式,不再局限于某一作战行动或某个战役阶段,往往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
1.5 经济文化落后,卫生条件差,疫情复杂
卫生资源贫乏,卫生物资筹措非常困难,地广人稀,地方动员潜力有限。由于高寒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卫勤保障的物资的运输、储备带来严重的困难,药材储备少,制液、制氧设备不足。
2 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卫勤保障的思考
2.1 军人健康保障
保持军人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军人抗病力强,不易受伤,不易受应激的影响,高寒山地由于环境恶劣,缺氧、缺水等,高原反应的发生率高。心理健康的军人能主动调节应急程度,主动适应环境,执行任务时精力集中,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
2.2 伤病预防
2.2.1 高原反应的预防
平时训练强度高低和身体素质的好坏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成反比。官兵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特别是提高身体耐力的训练,如8000m越野、登山、负重深蹲起立等增加肺活量和耐缺氧的训练,可减少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2]。同时,卫勤部门重点是在普通战斗保障人群进行有效的预防,难点应该是进驻海拔超过4500m的部队中肺水肿和脑水肿的防治。
2.2.2 疾病的预防
包括传染病的预防,在高寒山地高技术战争中,由于作战环境恶劣,野战生存条件差,加强野战给水能力已是各国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做好水源洁治消毒。我军研制的混合型固体澄清剂,用量一般为60mg/L,具有储存、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作为部队首选净水剂。
2.3 加强应激训练
一般都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进行军事演习,目的是锻炼军人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增强军人在恶劣环境下生存与作战能力。另外,军事应激环境下,由于生活条件差,军事作业强度高、难度大,加之战场的紧张氛围,难免会造成人员关系的紧张,如战友关系、官兵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等,给军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使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战斗应激是战争条件下参战人员身心对战斗的反应。战斗应激有两个重要组成因素:一是体力疲劳,二是心理效应。如果两者结合不仅使部队的战斗力剧降,甚至可以丧失作战能力。
2.4 建立快速机动的野战救护队
提高卫勤力量的救治能力、灵活性和机动性。建立师旅团野战救护队,救护队必须具有快速机动的战斗能力,精良配套的急救器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救治地域,对伤病员实施最有效的救治。在严寒条件下进行野战救护所展开,医疗照明与抗寒保暖的妥善解决,采用野战卫生系列车要求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是摩托化部队在寒区机动作战实施卫勤保障的理想设备,卫生救护系列车要求结构合理、机动性强;展收迅速方便,到达指定地域几分钟即可展开全部工作;团卫生队可单独使用野战手术车;在高寒风、雪、冰冻各种恶劣气象和坡陡、路窄、弯急的复杂道路行进。有万能手术床和简易手术床,配制抗休克急救箱、烧伤治疗箱、快速清创液以及基本急救药材,对各类危重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早期急救,完成卫勤保障任务。 (1) 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初期外科处理原则、烧伤分级救治原则、挤压伤处理要点、冲击伤的伤情分级以及临床特点与相应的处理措施。 (2)改善阵地自救、互救,稳定伤情的急救技术装备;加压抗菌止血,防止渗出、微生物侵入的复合绷带;新一代生物血液代用品;可塑固定夹板等新材料;特别是装备先进的单兵急救包(囊),应该把输血、输液、供氧等轻便器材用于战地救生抢救,进一步提高战地救治水平。(3)依靠红外线技术、热成像技术等夜视器材,在寻找伤员、接近伤员、抢救伤员、搬运后送伤员四个环节加强医护人员的夜间训练,研制良好的夜间装备,才能提高战救水平[5]。
2.5 建立信息化的高寒地区医疗队
建立内部局域网,还可以进行远程医疗会诊,医疗队之间全靠网络维系,卫勤保障力量必须具有全天候、全方位高度机械化的机动能力,向模块化、机动化、信息化发展。
我们坚信贯彻中央军委确定的新时期军事的战略方针,落实军事医学科技发展规划与突破要点,加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科学技术开发研究,可以为我军在未来高寒山地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Bryan Brown W.The critical care trajectory[J].Am J Critical Care,1999,3(8):137~139.
[2]柴自杰,鱼敏,曾艳等.快速反应部队急性高原反应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8):749~751.
[3]Butler FKJ.Tacticalman management of urban warfare casualties in special operations[J].Mit Med,2000,4(165):1~4.
[4]雷二庆,毛玉明,吴乐山.透视美军“部队健康全面保护”构想[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28(2):168~170.
[5]张国民.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卫勤保障的影响与要求[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25(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