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280例烧伤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041 日期:2025-09-12 来源:论文网

     作者:沈定芝,蔡志中,晏明义,胥全宏,彭顺舟

【摘要】 目的 了解高原烧伤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80例烧伤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280例烧伤患者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经t检验,P<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烧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高原;烧伤;心理;护理

  烧伤不仅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损伤,同时产生较大的心理损害,烧伤治疗的结果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1]。我们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80例住院烧伤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旨在探讨在高原地区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的对策,以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80例,男性247例,女性33例。年龄3至71岁,平均年龄(25.5±5.6)岁。致伤原因为热液烫伤(开水、热油、热沥青等)120例,汽油类烧伤66例,其它火灾烧伤42例,爆炸烧伤(黑色火药、粉尘、液化气爆炸等)24例,电烧伤15例,其它13例。烧伤至入院时间10min到3d不等。本组皮肤烧伤度情况为:Ⅰ度26例,浅Ⅱ度100例, 深Ⅱ度127例,Ⅲ27例。其中48例合并吸入性损伤,10例为多发伤。烧伤面积为1%~70%不等。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早期预防使用抗生素,对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危重患者予以抗休克治疗,按机体需要补充,由于高原地区机体水分丢失较多,对水分的需要量较平原地区增加,补液原则参考国内公认的第三军医大学补液公式进行[2]。对浅Ⅱ度以内烧伤创面予以清洗后敷美宝湿润烧伤膏等药物,对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尽快予以清创后盖1层湿0.5%碘伏纱布或1∶3000新洁尔灭纱布,尽量采取暴露干燥疗法。本组平均住院时间18.5d,20例发生肺水肿,4例发生脑水肿,11例发生化脓性静脉炎,2例发生压疮。本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败血症,其余279例痊愈出院。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入院后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3]进行问卷调查。在医务人员统一指导下,先对患者进行解释,然后由患者完成问卷,个别文化低、病情重的病人由患者口述医务人员代为填写。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失火原因等情况。

  1.2.2 调查结果

  本组共发放SCL90症状自评量表280份,回收280份,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为100%。280例烧伤患者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经t检验,P<0.01,差别有显著性。见表1。表1 高原烧伤患者SCL90测定结果(略)注:与全国常模比较,* P<0.01

  2 护理对策

  2.1 高原烧伤的专业护理[4,5,6]

  护理的重点是纠正低氧血症、预防及护理高原并发症。清除呼吸道管壁内渗出物与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是纠正低氧血症关键。西藏高原空气干燥,采用湿化有利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不因干燥而受损,利于增强纤毛活动能力,预防分泌物干涸结痂,预防痰液堵塞、预防肺不张和减轻肺部感染。措施是保持烧伤病房的温度在28~32℃,湿度20%~40%。通过雾化吸入进行气道药物治疗,可以解痉、减轻水肿、预防感染、利于痰液排出。雾化液为40ml生理盐水,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每日2~4次,每次15~20min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在高原缺氧地区氧疗是纠正低氧血症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措施,正确给氧对尽快纠正低氧血症,消除烟雾造成的CO中毒至关重要,而护理人员掌握氧疗的原理、方法和时间,正确、合理地应用氧疗,是确保氧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早期高浓度给氧,前2~4h氧流量调节在(3~6)L/min,待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在85%以上后降低在(2~4)L/min之间。一般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吸氧3d左右, 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吸氧5d左右, 6例吸入性损伤严重患者行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给氧7~15d。高原地区烧伤患者易并发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必须加强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本组20例发生肺水肿,4例发生脑水肿,经脱水、对症、护脑等治疗后治愈。

  2.2 加强心理护理[6,7]

  烧伤大都是突然发生的事故,患者存在大意、失职、违规、犯法等内疚心理情绪,继而出现焦虑恐惧、紧张不安,企盼亲人、领导的理解,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治疗,以便转危为安,早日康复,同时担心经费、毁容、家庭等问题,每个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给人以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医务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务人员应针对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

  2.3 加强知识宣教[7]

  烧伤患者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其心理思想复杂、包袱重,特别是烧伤波及面部、颈部、双手等美观、功能部位时,害怕愈后无“脸”见人、形象羞人、功能丧失,患者的焦虑明显加重,说明烧伤患者的负性情绪主要来源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对愈后的社会影响,因此医务人员要重视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同时尽量降低伤残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烧伤的治疗过程及愈后情况,让他们了解我国烧伤救治水平在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减轻其焦虑及后顾之忧,使其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2.4 群体性心理护理[8]

  人具有社会性、群体性的,在这个群体中最亲密者在情绪上可相互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爱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心理护理中,我们掌握并利用这个规律,针对烧伤患者的特殊性,在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动员患者的家属、朋友进行心理护理,并且可以进行患者间的相互心里护理。

  2.5 给予放松疗法[9]

  良好的医疗环境是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给予患者一个单独的烧伤病房,帮助并指导病人及家属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缓慢的思维、美好的回忆等放松疗法,减轻其焦虑症状。 医护人员应随时面带笑容,注意自己的忧虑,避免与病人的焦虑相互交叉错,减少将医护人员的焦虑传染给患者。

  3 体 会
  
  西藏高原地区条件艰苦,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烧伤患者的救治难度明显高于内地。本组280例高原地区烧伤患者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医务人员要重视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同时尽量降低伤残率。实践证明,对烧伤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烧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陆树良,李鑫群,龚全明.烧伤病人的抑郁反应[J].中华烧伤整形外科杂志,1993,9(3):61.

  [2]蔡志中,彭顺舟,晏明义等.高原烧伤并吸入性损伤38例[J].人民军医,2006,49(5):283~284.

  [3]张遥主编.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使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心理研究所监制,1994,2.

  [4]沈定芝,彭顺舟,任 健等. 32例高原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68.

  [5]沈定芝,彭顺舟,蔡志中等.高原烧伤并吸入性损伤32例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71~72.

  [6]沈定芝,蔡志中,彭顺舟等.高原地区烧伤患者239例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3):56~57.

  [7]沈定芝,蔡志中,彭顺舟等. 高原地区3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J].高原医学杂志,2006,16(1):57~58.

  [8]蒋琪霞,耿利琼,刘进玲等.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方法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8~9.

  [9]刘雁虹,李木惠,吴云娣等.烧伤患者112例心理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增刊:8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