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脊椎内固定术;护理
脊柱内固定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脊柱退行性变、脊柱骨折、脊柱不稳症等疾病的治疗。我科就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之间共收治需行脊柱内固定患者57例,其中6例出现术后置钉不当,发生率为10.5%,对患者心理打击很严重,并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均接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护理,愈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6~62岁,平均50.3岁,腰椎滑脱3例,腰椎爆裂骨折2例,腰椎结核1例,手术方式均采用腰椎后位内固定术。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固定位置良好,获随访1月至1年,效果满意5例,占83.3%,1例感到下肢轻微麻木,占16.7%,通过护理,患者均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3 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心理护理 需再次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这类患者由于受病痛折磨,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及初次手术的失败等原因往往产生绝望的心理,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谈心,引导患者进行心理功能锻炼,在行为上同情患者,了解患者情绪波动和主要顾虑,并给予正确疏导。患者常因年龄、性别、文化素养、经济状况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而影响其心理变化。中、青年患者思想包袱沉重但求生欲望强烈,老年患者常因经济状况的制约想放弃治疗。女性情感脆弱,思想负担重,而男性则相对开朗。医护人员应一对一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解剖知识、临床症状、体征,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描述自己的症状,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引导使其正确的对待手术,明确手术的目的只是调整内固定器的位置,为疾病恢复创造条件,(并争取多方支持,尽量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如保险机构的赔偿,亲朋好友的支持援助,科室减免部分费用等)。经过充分的心理支持,本组均平静地接受了手术治疗。
3.1.2 术前准备 本组患者均为卧床病人,术前应认真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全身疾病,备皮、消毒,注意勿损伤皮肤,预防感冒。
3.2 术后护理
3.2.1 心理护理 主要以帮助患者克服术后的情绪不稳,焦虑多疑为主要目的,术后积极镇痛,患者常由于再次手术后疼痛产生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患者的情绪、精神状态对手术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术后第一日复查CT,及时与病人沟通,引导患者正确分析手术效果,正确对待远期逐渐恢复的结果。
3.2.2 生理护理 术后常规平卧硬板床6h,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吸氧。注意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留置导尿者定时开放尿管,1次/3~4h,使膀胱充盈,防止挛缩。如有发现神经压迫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道扭曲受压,认真记录引流液量、性状、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术后3d引流液少于30~50ml/d可拔管。
患者由于脊髓损伤及手术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经,易发生肿胀便秘,应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术后3d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食,进食后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强调进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以利大便通畅。还可采取腹部按摩,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行按摩腹部3~4次/d,每次15~30min/次,刺激肠蠕动,帮助消化,必要时使用药物通便。
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脊柱手术患者卧床时间长,因术后疼痛患者不愿翻身,易形成褥疮,骶尾不贴10×10cm康惠尔透明贴,减少摩擦,同时翻身1次/2h,间歇性解除皮肤受压情况。嘱患者多饮水,保证饮水量2000ml/d以上,避免发生尿路感染与结石,长期卧床患者应激能力及免疫力低下,加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要勤于翻身扣背,教会患者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的呼吸锻炼,10~15min/次,4次/d以上,鼓励患者将呼吸道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时行雾化吸入,协助排痰。
3.3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坚持睡硬板床,避免过度负重,发放宣传资料,附带科室及医生的电话号码进行随访,定期到医院复查,继续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加强营养,增强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