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肝恶性神经鞘瘤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964 日期:2025-09-11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李腾飞 李臻 吴刚 韩新巍

【关键词】 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X线计算机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因“右上腹不适伴疼痛3月”入院。查体:全身可见多处咖啡色素斑,下腹部及右髋部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肿块,质软,无压痛,高出皮肤约2cm,大小分别为20cm×15cm、15cm×10cm。实验室检查AFP阴性,CT示肝内巨大占位(图1-2),肝功能示轻度异常,余无特殊。行肝穿刺病理活检,诊为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图3),免疫组化确诊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因患者拒绝外科治疗,遂行经肝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TACE),术中见肿瘤血管增多、迂曲紊乱(图4),遂留置导管头端于肿瘤供血动脉,经导管微量泵48小时持续泵入顺铂70mg、THP40mg,后以THP与48%碘化油乳剂栓塞瘤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1月后复查腹部CT示肝内病灶碘油沉积较好(图5),同时发现腰2、3右侧神经根区软组织肿块,考虑神经纤维瘤;升结肠内肿块(图6箭头所示),行结肠镜示结肠肝区见一不规则隆起,占据管腔约3/4,长约6cm,表面糜烂溃疡、质硬,病理考虑恶性肿瘤,建议免疫组化。但患者放弃进一步诊治。

  讨 论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为源于神经嵴细胞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临床特点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多发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是周围神经系统少见肿瘤,起源于Schwann细胞,又称恶性Schwann细胞瘤[1]。可为原发恶性,也可由外周型神经纤维瘤等良性肿瘤恶变形成,多见于成年人。四肢及躯干体表多见,内脏以腹膜后为多,罕见于肝脏。一般认为外周型神经纤维瘤很少发生恶变,当肿瘤疼痛、变硬、增长迅速时,应考虑恶变[2]。文献报道超过50%恶性神经鞘瘤患者合并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3]。恶性神经鞘瘤组织学特点以梭形细胞为主,细胞丰富,排列紊乱,胞核栅栏样排列,常见有粘液样变性、出血性坏死等。免疫组化S-100蛋白表达阳性,为诊断特异性标志。临床表现随肿瘤大小、位置而异。肿瘤较小时可无症状,较大肿瘤因压迫神经而引起麻痹或疼痛症状,伴放射疼。本例患者有典型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多发神经纤维瘤改变,CT示L-2、3右侧神经根区软组织肿块,确诊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肝脏肿瘤考虑为外周型神经纤维瘤恶变所致,升结肠内肿块虽病理证实为恶性,但未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无法判断组织起源。文献报道16%的患者在确诊神经鞘瘤前后均发生了非神经起源的恶性肿瘤[4]。

  病理诊断为周围恶性神经鞘瘤诊断金标准。近年随着影像学发展,早期检出率得到提高。龚念梅等[5]报道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其典型表现为类圆形、均匀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周边有明显包膜回声,血供丰富,后方常有增强效应。当肿瘤出血、坏死或囊变时,回声可不均匀。曾伟等[6]认为如能探查到肿瘤长轴两端低回声尾状神经,则可明确为神经源性肿瘤。肿瘤血供丰富与否对于良恶性鉴别诊断有意义。CT诊断恶性神经鞘瘤一般较困难,平扫仅表现为孤立性或弥漫性肿块,大小不一,部分有包膜,边缘可光整或模糊,肿瘤中心区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增强呈斑块状、网格状或岛屿状强化,低密度区不强化[7]。Coleman等认为神经鞘瘤内低密度区提示恶性[8],但也有学者认为肿瘤边界不光整则提示恶性可能[9];若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也提示恶性可能性大[4];而王晓琪等认为病灶对周围组织浸润破坏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特征[10]。MRI一般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囊变多见,靶征罕见,增强有不均匀显著强化。有报道从肿瘤大小、形状、信号均匀度、有无囊变及强化特点可鉴别神经鞘瘤良恶性[11],ECT检查不常用,但对鉴别其为原发性还是转移性有重要价值。

  此外肝恶性神经鞘瘤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结合临床容易鉴别。②肝脏神经纤维瘤,临床少见,后者病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包膜,超声显示内部不均匀低回声,且多无囊性变,后方及远侧回声不增强;病变处多伴有色素沉着。

  治疗上目前认为外周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一般行外科手术切除,如肿瘤临近大血管,可行部分切除[12]。预后一般较差,易发生肺转移。Imamura S等认为预后与肿瘤部位、大小有关,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尚未明确[13]。Eskelinen等[14]报道28例小肠恶性神经鞘瘤患者中,仅4例生存期超过5年。但Cashen等报道80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11±5)年的生存率为85%,认为恶性神经鞘瘤的生存期长于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如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和脂肪肉瘤等[15]。本例患者采取TACE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术后患者症状减轻,复查CT病灶较前有所缩小,说明疗效肯定,但本例限于个案,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088-2089

  2. 武忠弼,杨光华.中国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1.

  3. 傅诚强.神经纤维瘤病[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30 (3):153-154

  4. 徐露,周晓俊,钱海鑫.小肠间质瘤并发肝神经鞘瘤1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1(6):742.

  5. 龚念梅,孙琳琳,张巳声等.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08,34(7):743

  6. 曾伟,王弘士,朱世亮等.颈部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 16(11): 819-822.

  7. 刘连锋,赵明曾,焦新强.胸腹部恶性神经鞘瘤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8):823-824.

  8. Coleman BG,Arger PH,Dalinka MK,et al.CT of sarcomatous degeneration in neurofibromatosis [J].AJR,1983,140(2):383-387.

  9. 邵江,朱晓华,陈美,等.胸部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4):292-294.

  10.王晓琪,张雪林,杨星,等.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分析34例[J].放射学实践,2002,17(6):487.

  11.于春水,李坤成,杨小平,等.四肢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 19(9): 1185-1186.

  12.Giglio M,Giasotto V,Medica M,et al.Retroperitoneal ancient schwannoma:case report and analysis of clinico radiological findings.Ann Uml(Paris),2002, 36(2):104-106.

  13.Imamura S,Suzuki H,Koda E,et al.Malignant peripheral never sheath tumor of the parotid gland [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3,112(7):637-643.

  14.Eskelinen M,Parisien P, Kosma VM,et al.Primary malignant schwannoma of the small bowel[J].Ann Chir Gynaecol,1992,81(3):326-328.

  15.Cashen DV,Parisien RC,Raskin K,et al.Survival data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schwannoma [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6:69-7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