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815 日期:2025-09-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分析病房高龄老人(>80岁)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162例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共分离真菌151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93株)占61.6%,其次为热带念珠菌(30株)占19.9%,光滑念珠菌(19株)占12.6%,近平滑念珠菌(3株)占2%,烟曲霉菌(2株)占1.3%,其他念珠菌(4株)占2.6%。抗真菌药物中,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与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等因素有关。不同菌种间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应加强真菌病原学及药敏性检测。临床医师应警惕真菌感染,以便早期诊断,有效治疗。

【关键词】 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药物敏感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low respiratory tract fungous infection of elderly senile patients (&>80 years old). Methods  162 elderly senile cases with low respiratory tract fungous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151 strain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93 strains of Candida albicans (61.6%), 30 strains of Candida tropicalis (19.9%), 19 strains of Candida glabrata (12.6%), 3 strains of Candida parapsilosis (2%), 2 strains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 (1.3%) and 4 strains of other Candida (2.6%); among anti-fungus drugs, nystatin and amphotericin B were most sensitive, and azoles drugs were highly sensitive. Conclusions  Primary diseases and irregular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r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low respiratory tract fungous infection of elderly senile patients; etiological detection of mycosis and drug sensitive tes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s there exists difference of drug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strains.

  KEYWORDS  elderly senile people low respiratory tract;fungous infection drug sensitivity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趋增多,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较多,是各种感染的易感人群。为探讨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现就我院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情况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取我院2003~2007年收治患者中高龄老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162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64例,年龄>80岁,平均年龄85岁。

  1. 2 诊断标准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临床表现、肺部X线征象,实验室检查连续3次痰培养出真菌而确诊[1]。

  1.3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咳嗽,咳痰,且痰多而粘稠;体温升高82例,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X线表现双下肺纹理增多,紊乱,也有呈斑片状融合模糊影。

  1.4 合并基础疾病 全部病例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常见的疾病有:肺心病42例,呼吸衰竭50例,支气管扩张10例,陈旧性结核38例,高血压80例,冠心病55例,老年心脏瓣膜退行性变29例,心功能不全54例,糖尿病61例,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61例,各种贫血48例,骨折18例,脑血管性偏瘫36例,老年痴呆42例,褥疮28例。

  1.5 病原学检查及细菌耐药情况 尽量收集合格痰标本(晨起清水漱口后,咯深部的痰置于无菌盒中,1h时内送检做痰培养并药物敏感度试验),连续做3次以上细菌培养,有病原菌生长时则做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菌株的分类 收集的标本共检出真菌致病菌株151株,真菌的种类及构成比例见表1。

  表1 真菌的种类及构成比例(略)

  2.2 药敏试验结果 151株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对唑类药物则呈现耐药,对咪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达到46.3%和10.6%。

  2.3 治疗及转归所有病例一经确诊,立即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真菌治疗,主要应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经治疗治愈好转112例,死亡50例。其中因感染及其并发症死亡35例,另15例死于心脑血管病、肝及肾衰竭等疾病。

  3 讨论
  
  高龄老人由于胸腺已退化,T细胞减少,生理防御能力严重减退和组织器官萎缩等各方面的原因,易患感染性疾病[2]。本组老人全部患2种以上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常导致脑、肺、心、肾功能不全,体质较差,免疫功能低下及临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老年人患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后,由于反应、反射均迟钝,常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衰弱、精神状态改变等。常无发热,甚至无呼吸系统症状出现。本组患者仅一半有发热。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又常为原发基础疾病所掩盖,临床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以防延误诊治。
  
  本组研究表明白色念珠、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本病在临床中无特异性诊断标准,但通过相关资料发现其易感性与以下因素有关:(1)年龄因素:年龄越高.患病全身免疫功能降低.抗感染能力下降,致使真菌感染机会增多。(2)基础疾病:合并2种以上基础病患者,以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心病为主,其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真菌易于定植繁殖”。(3)抗生素的使用:使用广谱、联合、频繁更换用药,易造成细菌耐药和菌群失调[3]。
  
  药敏试验发现,真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且以唑类药物尤甚。试验结果显示,151株受试菌株对咪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达到46.3%和10.6%,但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白色念珠、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敏感性均达90%。
  
  因本病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所以当患者出现持续的难以解释的发热,呼吸道症状,而体征轻微,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且存在上述诱发真菌感染的因素时,应警惕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早做痰培养以确诊,辅以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在临床工作中,要强化消毒隔离观念,注意无菌操作,无论检查还是治疗,均应严格洗手,对环境要定时通风消毒,对呼吸道病人尤其要重视口腔护理[4]。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也要合理,重视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菌群失调。同时要尽量缩短住院时问,加快周转率,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内科诊疗常规[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5.

  [2] 王曾礼.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呼吸系统疾病(上)[J].新医学,2006,37(9):58-59.

  [3] 王春,张晓瑜.老年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5):115-117.

  [4] 胡佩村,李婉霞,廖一平.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厦药物敏感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113-1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