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处方的药材特性和显微鉴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802 日期:2025-09-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对中药半夏厚朴汤所用生药材进行药材品种特性与显微鉴定研究。方法 首先对半夏厚朴汤所用的生药材进行品种性状鉴定,然后常规粉碎,过65目筛,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特征。结果 半夏厚朴汤所用药材均为药典规定品种。结论 本项研究对半夏厚朴汤的质量鉴别和临床应用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半夏厚朴汤;药材特性;显微鉴定

  Study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Medicianl Materials in Banxia Houpu Tang and the Micro-identification

  Qin Qin,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 of medicinal materials in Banxia Houpu Tang with micro-indentification.Methods  A variety traits identification was made to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Banxia Houpu Tang, after the routine smashing of the materials, the powder through 65 mesh sieve were microscopically observed. Results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Banxia Houpu Tang are measured up to China Pharmacopoeia (CP).Conclusions The study provides reliable basis fo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anxia Houpu Tang.

  KEYWORDS Banxia Houpu Tang character of medicinal material   micro-identification

  由于西药的抗抑郁效果有限、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明显等原因,使许多患者开始寻求植物药进行治疗。目前欧美国家抗抑郁植物药的消费量逐年上升,而且全球大的制药公司也已经开始从植物药中提取抗抑郁成分,期望研究出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作为世界最大的植物药产地,中国的潜力巨大,中药抗抑郁面临巨大机遇。临床证明中药抗抑郁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且价格低廉,表明采用中药抗抑郁是可行的。
  
  半夏厚朴汤始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治疗痰气郁结型(俗称“梅核气”)的经典名方。该方由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和生姜等五味中药组成,常用以治疗精神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1],在日本也用此方治疗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抑郁状态、焦虑等[2]。王业民等发现[3],半夏厚朴汤提取物(AE)可显著地减少小鼠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并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加强,且趋于稳定。其活性强度与临床上常使用的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相当,表明半夏厚朴汤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虽然所组成半夏厚朴汤的单味中药化学和药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药材特性和显微鉴定的研究报道很少。
  
  中成药多有粉末直接入药者,常由数种、十几种及至数十种粉末药材组成,素有“丸、散、锭、丹,神仙难辨”之说。显微鉴定对于中成药的鉴定,至今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加快中医药走向国际化,适应和满足国内外医药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药品质量是重中之重。我们对半夏厚朴汤的药材品种、药材产地以及药材质量鉴定等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工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粉碎机;水合氯醛、甘油固定液及间苯三酚、碘化钾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配制。药材来源于半夏厚朴汤规定药材,购于成都市五块石中药材批发市场。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等5味中药组成。为研究方便将样品统一编号为序。1号(半夏)、2号(厚朴)、3号(茯苓)、4号(紫苏)、5号(生姜)。

  2 药材鉴定

  2.1 生药材的品种性状鉴定 1号(半夏):茎块球形或扁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cm~1.5cm。表面淡白色或淡黄色,上端多圆平,中央有凹窝状茎痕,凹窝周围密集棕色针眼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平滑。质地坚实,断面洁白,粉性。气微,味辛辣,嗅之刺鼻,嚼之发粘,味麻舌刺喉。2号(厚朴) :干皮呈卷筒状,长30 cm~34 cm,厚0.3 cm~0.5 cm,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且多纵裂,较易剥落,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皮孔成圆形或椭圆形,常纵裂呈唇状。内表面紫棕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饮片厚0.2cm~0.4 cm,平面螺旋状或半圆形,内侧紫红色,外侧淡棕色或暗棕色。气香,味辛辣、微苦。3号(茯苓):茯苓个呈近椭圆形不规则团块;外皮薄而粗糙,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时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无臭,味淡,嚼之粘牙。茯神饮片呈方形,边长4 cm~6 cm,厚0.8 cm~1 cm,灰白色,质坚实,表面细腻,近中间夹有灰褐色松根,松根直径1 cm~1.5 cm;气微,味淡,嚼之粘牙。4号(紫苏):紫苏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6 cm~9 cm ,宽4 cm~6 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至紫蓝色或上面紫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 cm~7 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 mm~5 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5号(生姜):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cm~12cm,厚1cm~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2.2 药材品种粉末鉴定 将上述5种植物药分别取适量药材,常规粉碎,过65目筛,得细粉。

  2.2.1 粉末形态的观察 将粉末置于载玻片上,显微镜观察。

  2.2.2 粉体显微特征观察 分别取细粉,置于载玻片上,蒸馏水湿润,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稀甘油封片后置显微镜下,显微观察、测量、描绘。细粉观察目镜×10,物镜×10,超微粉观察目镜×10,物镜×40。
  
  1号(半夏)显微特征:粉末呈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少见层纹。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μm~2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随处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长20μm~110μm。螺纹导管直径10μm~24μm。
  
  2号(厚朴)粉末显微特征:粉末呈棕色。石细胞多,壁厚,胞腔小,分枝状者较大,长约至220μm,呈长圆形、类多角形者,直径11μm~65μm,有时可见层纹。纤维多且长,先端波浪状,直径15μm~32μm,壁甚厚,孔沟不明显,多成束存在。油细胞多单个散在,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μm~85μm,含黄棕色油滴状物。筛管分子的筛孔有时可察见,偶见有木栓细胞和细小草酸钙方晶等。
  
  3号(茯苓)粉末显微特征:粉末灰白色。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形颗粒团块、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及细长菌丝;遇水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加热团块物溶化。用5% 氢氧化钾溶液装片,可见菌丝细长,稍有弯曲,有分枝,无色,长短不一,直径3~8(~16)μm,横隔偶见。


  
  4号(紫苏叶)粉末显微特征: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可见腺毛和腺鳞。腺鳞的腺头扁圆形,4~8细胞,直径44~106μm,柄单细胞;腺毛腺头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7细胞,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μm~980μm,基部直径30μm~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皮较多。
  
  5号(生姜)横切面:木柱层为多列扁平木柱细胞。皮层散列多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中柱占根茎的大部分,散列多数外韧型维管束,近中往鞘处维管束形小,排列较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的纤维束。本品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3 鉴定结果 经对药材品种鉴定,结合性状和粉末鉴定,以上品种均为中国药典规定的正品药材品种,都可进入方剂。

  3 讨论
  
  半夏为半夏厚朴汤君药,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为臣药,行气开郁,下气除满;茯苓和生姜佐之,渗湿健脾、和胃止呕。茯苓和生姜在方剂组成中,虽为佐药,但确需配伍合理,正如所言“药有个性之所长,方有合群的妙用”方能相辅相成。苏叶,芳香行气、宣肺疏肝,在方剂组成中虽为佐使,但起到不可忽视的润燥软坚作用。附图:

  图1 半夏淀粉粒及针晶(略)  

  图2 半夏粘液细胞中的针晶束(略)  

  图3 厚朴石细胞(略)

  图4 厚朴油细胞 (略)  

  图5 生姜油细胞 (略)  

  图6 生姜导管(略)

  图7 紫苏腺毛(腺柄)(略)  

  图8 紫苏非腺毛 (略)  

  图9 紫苏表皮细胞(略)

  图10 茯苓菌丝团块(略)    

  图11 茯苓菌丝(略)

参考文献


  [1] 丁德正.半夏厚朴汤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1992,13(9):412.

  [2] Watanabe H.应激和传统药物[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22(4):244.

  [3] 王业民,孔令东,黄志起等.半夏厚朴汤抗抑郁活性部位的筛选[J].中国中药杂志,2002,12(27):932-93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