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兆亮,魏永敬,蔡敏琪,张滇新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盆腔脏器,如卵巢、子宫直肠后陷凹及腹膜。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多。现将本院最近两年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性,33岁,剖宫产术后5年,发现腹壁包块4年,平时隐痛,月经期加重,之后肿块逐渐增大。切除包块行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
病例2:患者女性,25岁,2年前行剖宫产,下腹疼痛4月,发现剖宫产手术切口处包块2月,经期疼痛明显。切除包块行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
病例3:患者女性,33岁,剖宫产术后发现右侧腹壁手术切口处包块9月余,经期疼痛明显。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
病例4:患者女性,29岁,剖宫产术后1年,发现手术切口处包块,月经期疼痛明显。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
2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以外的部位,是妇科常见疾病,病灶多见于盆腔内,好发部位在卵巢、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隔、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输卵管及宫旁周围组织的盆腔腹膜等处,较为少见的部位有外阴、阴道、阑尾、皮肤等,特发于皮肤的子宫内膜异位局限于脐和腹股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多发生在外科腹部手术瘢痕处,特别是剖宫产的切口[1]。
子宫内膜异位可侵犯神经束膜,也可以发生癌变。对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一旦确诊,应及早行局部病灶切除,子宫内膜异位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能力,反复的周期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因此病程越长,病变侵及范围越广、越深,甚至侵及腹膜,手术常需要切除部分筋膜或腹膜,应切除病灶周边至少5 mm的正常组织,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 回允中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第8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402.
[2] 潘瑞德.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7,9(4):57.
[3] 陈韵仙.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0,1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