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面肌痉挛(HFS)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报告了应用(MVD)治疗6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检查,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讲解预防疼痛,防止复发的问题。本组术后发生头晕呕吐51例,脑脊液鼻漏3例,周围性面瘫4例,颅内出血2例,经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护理
面肌痉挛(HFS)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发作性、反复、不自主的抽动。绝大多数系由面神经出脑干区受责任血管长期慢性刺激压迫,造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及神经冲动“短路”,面神经过度兴奋所致[1]。HFS虽无生命危险,但往往病程迁延,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手术治疗HFS的首选方案,有效率为87.5%~99.3%[2]。我科2003-2006年12月对60例HFS患者实施了MVD术,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40~62岁,平均49.5岁。病程10个月至8年,平均4.5年。左侧HFS35例,右侧22例,双侧3例。本组术前均接受过药物、针灸或理疗等治疗。21例患者术前曾接受肉毒素注射,症状曾短期缓解后又复发或无效。本组术前均行头颅CT、MRI和MRA检查,未发现肿瘤或其他明显占位性病变。发现患侧面神经附近存在迂曲的血管袢压迫者41例,可疑者19例。疗效判定参照Barker等[3]的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部分缓解、失败。本组术后优良42例,占70%;部分缓解15例,占25%;症状改善不明显3例,占5%。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反应占51例,脑脊液鼻漏3例,一过性不完全面瘫4例,颅内出血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随访,有36例获得随访3~40个月,平均22个月,其中4例(6.7%)术后复发。
2 手术方法[4]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耳后发际内直切口,术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仔细寻找压迫面神经的血管袢,确认责任血管(即压迫面神经致临床症状的血管)后松解此处的蛛网膜小梁与神经、血管的粘连,确认血管与面神经根部之间充分游离后插入合适大小的Teflon垫片。如果术中发现明确责任血管,则对可能压迫神经的血管进行处理,实行减压术。
3 术前护理
3.1 术前准备 除神经外科术前常规准备外,还需做好电测听、肌电图和核磁血管造影(MRA)等检查,认真评估面肌痉挛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供对比。
3.2 心理护理 HFS虽无生命危险,但不自主的面容严重妨碍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心理健康,甚至对一些年轻患者的婚姻、就业等带来不利影响。加上病程迁延,辗转求医,经受了反复的药物治疗甚至肉毒素注射治疗,使部分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情绪烦躁状态,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渴望诉说、被理解和关心。因此,患者入院后,我们在详细了解病史的同时耐心听取其倾诉,对患者所述痛苦及因疾病所引起的生活不顺心给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并引导其宣泄。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4 术后护理
4.1 一般护理 术后24h去枕平卧,轴线翻身,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语言的改变,术后护士要详细了解术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术后24h持续低流量吸氧,以预防切口周围脑组织水肿。注意有无脑干受损的症状,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脉搏缓慢、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的发生。术后24h禁食水,之后由流食过渡为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若出现短暂性面目麻木,食物不宜过硬、过冷或过热,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4.2 手术后疗效的观察 患者清醒后,及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并记录面肌痉挛停止抽搐的时间。术后复查肌电图、MRA,协助医生判断手术的疗效。面肌痉挛严重的患者,术后即可见到患侧眼裂较术前增大,此乃病因解除后原先紧张的面肌松弛所致,而非面神经损伤所致,是手术成功的第一征兆。但术后即刻无效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MVD术虽然解除了血管压迫,但面神经根髓鞘的再生修复和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趋于平稳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术后疗效的观察应持续随访6个月以上。本组有37例于术后2~30d面肌痉挛停止,19例部分缓解。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对于反复面部针刺、注射肉毒素出现面神经损伤后的连带动作的患者,如眨眼或闭目时出现口角的连带收缩动作,往往预示手术效果不佳,本组4例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均属于此类。
4.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4.3.1 头晕、呕吐 本组发生51例,发生率85%。发生原因为术中显露面神经根部过程中释放大量脑脊液,加之术后颅内渗血与麻醉药的刺激可致脑脊液分泌减少,造成低颅压,故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颅压症状引起的眩晕、呕吐。眩晕、呕吐的发生与体位变动有关,当头部抬高时眩晕、头痛症状加重,平卧后可减轻。本组术后采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个别患者因眩晕剧烈不敢翻身,护士小心协助其翻身,以防止压疮。部分患者术后第2天仍有眩晕感,按医嘱给予眩晕宁口服。本组经处理后均于72h内恢复。
4.3.2 脑脊液鼻漏 本组发生3例,发生率4.4%,分别发生于术后第3、5天。发生原因与术中乳突气房的暴露、脑脊液流入中耳、经咽鼓管流入鼻咽腔所致。确诊为脑脊液漏后,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告知患者保持鼻孔清洁,勿抠、挖及堵塞鼻孔。同时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等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2例经上述护理后自愈,另1例因无效而予腰穿置管行脑脊液引流,引流管放置5d后脑脊液鼻漏治愈。出院后经随访无复发。
4.3.3 周围性面瘫 MVD治疗HFS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为4%~18%,发生永久性面瘫的机率为0.9%~6%。面瘫发生原因主要为MVD治疗中对面神经造成暂时的或者永久的损伤,术中过度牵拉面神经或过多触动神经根导致,表现为同侧面部麻木、咀嚼食物无力、嘴歪。本组发生一过性不完全面瘫4例,发生率6%,发生于术后第4天。我们及时做好眼部护理,注意观察患侧闭目情况。如出现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油纱覆盖双眼,每日更换一次,应用抗生素滴眼液4~6小时滴眼一次,以保护角膜,预防角膜炎的发生。加强口腔卫生,饭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勿吃过热及刺激性食物。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和理疗,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并发症是暂时的,经积极治疗护理,症状会逐渐好转和痊愈。该组患者面瘫持续20d后缓解。
4.3.4 颅内出血 后颅窝血肿是MVD手术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表现为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数小时后迅速转为嗜睡、血压升高、脉搏宏大有力、呼吸深慢,很快即出现意识障碍和呼吸停止,甚至在出现意识障碍以前即可出现呼吸停止。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呼吸、意识、瞳孔变化,持续心电及血压监测,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发生。本组2例患者术后第1天发生颅内出血,表现为呼吸深慢、嗜睡、一侧瞳孔散大。护士发现病情变化后立即通知医生行脑室穿刺引流术,行CT检查示后颅窝血肿,急诊开颅清除血肿,对症治疗后痊愈。
4.3.5 听力障碍 是MVD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约占8%,主要表现为同侧听力减退或耳聋 。其发生原因为术中损伤了听神经或听神经滋养血管,其中较主要的损伤原因为对小脑半球的长时间牵拉,造成听神经较长时间处于高张力状态而致损伤。本组无听力障碍发生,这与近年来手术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及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应用有关。
5 出院指导
5.1 疼痛 对于少数疼痛残留的患者,若疼痛程度轻伤,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少量强的松;疼痛严重者可口服卡马西平。部分患者术后疼痛可逐渐消失,故不建议3个月内做其他止痛治疗。疼痛痊愈的患者需改变咀嚼习惯,避免单侧咀嚼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
5.2 防止复发 外出时注意不要让面部受风,季节变化时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剔牙。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劳累。多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以调节单调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术后如有复发应及时就医,不可乱用药。半年后复诊。
参考文献
[1] Barker FG,Jeannette PJ,Bissonette DJ,et al.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 spasm[J]. Neurosurgery,1995,82(2):201-210.
[2] 袁越,张黎.面肌显微外科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4):338-340.
[3] Samii M,Gunther T,Iaconetta G,et al.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to hemifacial apasm:long-time results for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43 patients[J]. Neurosurgery,2002,50(4):712-719.
[4] 祝鸣兰,周珍波.45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8(4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