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癌;护理干预
癌症患者在晚期往往受癌痛折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病情危重,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并针对性地予以护理,有利于稳定晚期癌症患者的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维护患者自尊。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尤其对癌症患者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的改善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晚期癌症住院患者负性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介绍如下。
1 肝癌患者心理表现
1.1 焦虑紧张 男性多于女性。因男性患者责任感强,担心家庭经济生活,牵挂对老人的赡养和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焦虑紧张情绪明显;晚期癌症在现阶段当属不治之症,死亡及离开亲人对于患者来说是个巨大的心理压力,难免产生焦虑紧张心理。由于晚期癌痛,患者也会产生强烈的紧张感[1]。
1.2 悲观绝望 多数患者久治不愈,又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多表现为住院就是等待死亡,对生活失去信心。完全处于极度悲观失望的自我封闭状态,严重的会产生自杀意念。
1.3 盲目依赖 由于对癌痛及死亡的恐惧,此类患者过分依赖医生和家属,执行医嘱一丝不苟,心安理得地接受家人照顾;过分依赖镇静止痛剂,不相信也不发挥自身的抗病抗痛能力。
1.4 孤独猜疑 此类患者年纪大、性格固执、任性,当疾病缠身时,失去日常的正常交往,长期卧床生活,因过度自卑变为猜疑,加之缺乏疾病及治疗知识,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认为所给措施是在他们身上试验,不接受,甚至拒绝。
1.5 认可接受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开始认识并接受患此病的事实,配合治疗,心情平静,且寄希望于治疗。
1.6 乐观豁达 有的患者对于疾病无畏惧心理,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生活在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
1.7 围手术期失眠焦躁 对于有手术指证的肝癌患者,需给予手术治疗。此类患者术前会出现焦虑不安、失眠,术后由于疼痛而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对手术持怀疑或过分期望的心理。
2 护理干预
2.1 恐惧紧张的护理 医护人员应做到业务熟练精通,态度和蔼可亲,行动干净利落,待人热情沉稳,多用安慰性、保护性语言进行鼓励和疏导,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有较强的安全感,达到心理上的稳定,对治疗起积极作用[2]。多和患者接近、多谈心交流,有利于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允许患者发泄出心中的恐惧不安,以疏泄积累的不良情绪,使心情轻松起来,勇敢面对疾病。
2.2 悲观绝望的护理 医务人员要关心劝慰患者,告诉患者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设法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让他们获得一些社会和家庭的信息。引导患者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但不能对患者过分迁就照顾,在不引起疲劳和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可让患者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及决定,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这样既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又使其感到家庭、社会对自己的需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各种治疗,增强治病的信念。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既要相信科学,积极配合治疗,引导患者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态度温和,关怀、亲切,不与患者争论顶撞,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
2.3 盲目依赖的护理 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重视并理解每一位患者;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病室环境,增进病友间的交往,积极促进家属与患者的良好相处,使患者减弱或忘记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从而获得与疾病抗争的力量,克服疾病行为的习惯化。
2.4 孤独猜疑的护理 对于此类患者作为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举止大方,诚恳坦荡,正确对待,原谅并开导他们,不可过度说笑,防止患者猜疑而节外生枝。鼓励家属亲友多谈心与陪护,帮助患者建立广泛的人际交往,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促进患者以积极心态对待疾病。
2.5 认可接受的护理 护士应积极用“暗示”的疗法,宣传治疗的意义。尽量排除治疗的不利因素,如家庭、社会等。
2.6 乐观豁达的护理 对于乐观的病人,护士要做好康复指导,留心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给予正确引导。
2.7 围手术期失眠焦躁护理 对这类患者,除了常规术前准备外,还应给以术前教育,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还要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治疗的作用和局限性。
3 讨论
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1[3]。近年来,我国的肝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年轻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癌症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是过度焦虑和抑郁,有研究调查示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高达57.24%和77.63%,说明临终期的肿瘤患者大多数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并有一部分患者焦虑抑郁并存[4]。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情绪,让患者通过学习调整自己的认识,挖掘自己的潜能有效的来调整心态,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真诚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有安全感和生存的愿望。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鼓励是社会支持中最基本的形式。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临床各项护理工作能顺利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在作好日常的治疗和护理外,而更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导显得甚为重要。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尤其对癌症患者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的改善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还需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评估,使患者对健康教育感兴趣并能产生实际作用,护士在指导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王振国.肿瘤防治与康复[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25.
[2] 汪勇,王明绪.医学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27.
[3]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癌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田敏.老年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多因素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7,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