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雁,尹川,赵德军,杨围
【摘要】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对临床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48株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及氟康唑的药敏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为100%;对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0%、37.5%、100%、0%。结论 伏立康唑比氟康唑对念珠菌有更高的抗菌活性,在抗念珠菌感染时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念珠菌;伏立康唑;氟康唑;药物敏感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Voriconazole and Fluconazole to frequent Candida in clinic. Methods Rosco paper disc diffusion was applied in detect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48 strains of Candida to Voriconazole and Fluconazol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nsitive rates of Candida albicans, Torulopsis glabrata, Candida tropicalis and Candida krusei to Voriconazole were 100% while the rates to Fluconazole were 90%, 37.5%, 100% and 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Voriconazole has a strong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Candida than Fluconazole, and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in clinic for Candida infection.
KEYWORDS Candida Voriconazole Fluconazole susceptibility test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人口老龄化、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的增多、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治疗技术及器官移植的逐年增多,使深部念珠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是加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念珠菌感染常用药物有三唑类、多烯类和嘧啶类。其中三唑类药物(氟康唑为代表)由于毒性低,半衰期长,组织穿透力强,病人耐受良好等特点为临床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逐渐上升以及天然耐药非白色念珠菌(如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感染不断增多[2],导致氟康唑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伏立康唑为近年来新上市的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本试验研究在于评价伏立康唑对临床常见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氟康唑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本院临床送检痰液、尿液、血液等标本分离所得48株念珠菌。并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法和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ATB细菌鉴定仪鉴定。
1.1.2 药敏纸片 来源于丹麦Rosco公司生产的氟康唑(25μg/片)和伏立康唑(1μg/片)。
1.1.3 仪器及试剂 ATB细菌鉴定仪和细菌比浊仪(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CHR显色培养基(法国科玛嘉公司生产),沙保罗氏培养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改良Shadomy琼脂培养基(丹麦Rosco公司产品)。
1.2 方法 药敏实验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将分离出的念珠菌按常规方法接种于沙保氏培养基,经37℃培养24小时,挑取纯菌落,用生理盐水调成0.25麦氏单位(5×105CFU/ml)克柔念珠菌0.05麦氏单位(1×105CFU/ml)[3]。用无菌棉签浸入所配制菌液,在试管内壁液面上方旋转棉签挤出多余的菌液,用棉签侧面按三个方向(60°角)均匀涂布在改良Shadomy琼脂平板上(直径90mm,厚度4mm),待表面干燥后贴上药敏纸片,纸片间距离大于24mm,与平皿边缘距离为15 mm,确保纸片紧贴琼脂表面。经37℃培养18-24小时后用测量尺量取抑菌圈直径。结果判读参照Rosco公司产品说明书。药敏质控采用白色念珠菌ATCC90028对试验进行质控。
2 结果
2.1 自2007年8月至2007年11月共分离出念珠菌48株,其中白色念珠菌30株占62.5%、光滑念珠菌8株占16.7%、热带念珠菌7株占14.5%、克柔念珠菌2株占4%、其它念珠菌1株占2%。
2.2 伏立康唑及氟康唑对48株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48株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及氟康唑药敏实验结果(略)
3 讨论
念珠菌为人体正常菌群,广泛分布于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等部位,属于条件致病菌。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念珠菌的继发感染,特别易发于免疫力低下、有严重基础病、年老体弱等情况的病人[4]。
本试验分离的48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2.5%(30/48),光滑念珠菌16.7%(8/48)热带念珠菌14.5%(7/48),克柔念珠菌4%(2/48)及其它念珠菌2%(1/48)。表明白色念珠菌在深部真菌感染中占主要比例,与文献[5]报道相似,但非白念菌株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6]。因此对非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感染应引起重视。
目前临床上治疗念珠菌感染常用药物有三唑类、多烯类和嘧啶类。其中三唑类药物(氟康唑为代表)由于毒性低,半衰期长,组织穿透力强,病人耐受良好等特点为临床所广泛应用。
伏立康唑为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作用的主要靶酶是14α去甲基酶 (14DM),利用咪唑环和三唑环上的第三位或第四位氮原子镶嵌在该酶的细胞色素 P450 蛋白的铁原子上,抑制 14DM 的催化活性,使羊毛甾醇不能转化成 14去甲基羊毛甾醇,进而阻止麦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破裂死亡。国外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和广泛的抗菌谱。本研究通过对48株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抗菌实验,显示该药对48种常见深部感染真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氟康唑。特别是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伏立康唑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此临床上对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感染,应根据真菌鉴定结果首选伏立康唑治疗,而不能采取经验治疗。对深部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监测意义重大。
伏立康唑为有限水溶性的小分子药物,具有药物间相互作用少见,安全性良好,组织中广泛分布且浓度高的特点,可以有效治疗菌血症、组织及实体脏器的真菌感染,因此适用于深部真菌的感染。
近年来随着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率上升,因此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在深部真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抗深部真菌感染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我们应加强深部真菌的耐药监测,防止耐药率的增高。
参考文献
[1] 李新华,张玉珍,高秀华.医院真菌感染高危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280~281.
[2] Wenzel R, Brewer TF, Butzle JP, et al. A guide to infection diseases. Boston, MA.USA, BC Decker Inc Hamiltom[M].London,2002:157~159.
[3] 陈翠敏,府伟灵.抗真菌药敏试验在3种不同琼脂平板的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307~1309.
[4] 赵德军,付维婵.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耐药监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27~28.
[5] 朱德妹,张婴元.中国5所医院念珠菌属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监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1):14~18.
[6] Pfaller MA, Diekema DJ, Rinaldi MG, et al. Results from the ARTEMIS DISK Global Antifungal Surweillance Study: a 6.5-year analysis of susceptibilities of Candida and other yeast species to fluconazole and voriconazole by standardized disk diffusion testing[J].J Clin Microbiol,2005,43(12):584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