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素桃,庞玉玲,王画鸽,杨芳莉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 对125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脏器伤患者给予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结果 认真做好伤情评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结论 熟练的抢救技术,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多脏器伤;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是指脑外伤合并其他脏器的创伤,创伤一处甚至多处危及生命,伤者常处于深昏迷或严重休克状态,因而易漏诊、误诊,延误抢救时机,造成致命后果。因此,需要护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而有效地配合抢救,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急救能力,预防各种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我科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伤病人125例,经精心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伤病人125例,男性92例,女性33例,年龄1~72岁,平均34.6岁。GCS评分小于8分,其中GCS评分小于5分23例。车祸伤83例,挤压伤14例,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16例,其中合并休克28例,胸腹伤56例,骨盆骨折17例,四肢骨折21例,其他伤11例。125例中,手术73例,非手术25例,死亡27例,抢救成功率为78%。
2 急救与护理
2.1 伤情评估及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对重型损伤病人,首先进行伤情评估,要做到“一看、二摸、三测”。一看:看病人四肢末梢、面部及结膜颜色,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呼吸节律及受伤情况和受伤部位。二摸:摸皮肤温度、脉搏、气管位置,胸膜有无疼痛、畸形,躯干及肢体有无畸形及异常活动。三测:测血压、心率、呼吸及尿量。在抢救的同时,迅速剪开衣裤,充分暴露,尽量少搬动,及早判断伤情。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脑、胸、腹是否存在致命的损伤。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颅内压、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度和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处理,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病人生命危险的伤情。
2.2 护理措施
2.2.1 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 正确掌握抢救程序,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在急诊抢救的患者中,常合并多种损伤,此时应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保持三通[1]。(1)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脑细胞缺氧6min即可造成不可逆损害,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抢救过程自始至终应该把握的中心环节[2],特别是颅脑损伤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的病人,常因舌后坠、咳嗽反射消失、呕吐物阻塞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在吸净口鼻腔异物后,血氧饱和度仍不能上升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在给氧过程中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节给氧浓度及时间。(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多处伤的病人到科室后,应争分夺秒,最好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2~3条。留取血标本,急查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根据病情及医嘱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3)保持尿道通畅,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便于了解肾功能情况和休克程度。
2.2.2 防治休克 创伤性休克主要是因严重创伤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常见的原因多是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脑干损伤或合并其他内脏出血、骨折、大血管撕裂出血等会出现休克状态,血压常低于12/6 kPa,甚至血压测不出,30分钟内是休克致死主要原因,如在1h内行抗休克抢救死亡率在10%,如超过3h死亡率超过75%[3]。因此应迅速采取平卧头低位,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静脉输液,保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必要时进行输血,以纠正休克。同时要制止外出血,协助医生做初步的清创缝合,与抗休克必须同时进行。
2.2.3 降低颅内压 颅脑损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病人,休克得到纠正后,应控制输液量,同时遵医嘱使用脱水药物。原则上应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毫升在30分钟内滴完,降低颅内压,但严重颅脑外伤与胸外伤并存时,二者均对呼吸和血压产生影响,胸外伤可致呼吸加快、血压下降,而颅脑外伤则表现呼吸减慢、血压升高,这种互相矛盾的临床表现给临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注意用平衡盐溶液,待血压控制后,再根据情况使用脱水剂,同时记录尿量,监测中心静脉压,当失血量不严重而颅脑损伤较明显时,抗休克应尽量使用胶体液如全血、人血代用品,这样既可以补充血容量,又不至于加重脑水肿,同时可酌情使用脱水剂。
2.3 协调各科室间的工作,缩短处置时间[4] 颅脑损伤合并其他脏器伤的病人的抢救工作涉及不同的科室,为使病人赢得抢救的最好时机,护士要有可预见性地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的协调工作,在救治病人的同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使急救工作畅通无阻。
3 讨论
颅脑损伤合并其他脏器伤的病人的抢救工作主要体现在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应同力协助,遵循“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从根本上消除对病人最有利的抢救时机的延误,特别是护士,在抢救中做到急、严、稳、准、灵这五个字。急:分秒必争一切动作要快;严:严密观察病情;稳:操作稳,熟练;准:执行医嘱准,药量准,时间准、及时;灵:灵活主动应急能力灵活,应急措施使用灵活。为了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急救仪器的使用,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能够使急救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理不应单纯注重执行医嘱的及时准确,而应通过对患者伤情观察,评估、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重多发伤病人伤情重,变化快,随时都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给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困难,在救治的过程中,应重视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为危重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得以挽回生命。
参考文献
[1] 黄松云,于秋江.208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J].实用 护理杂志,2001,17(7):18-19.
[2] 卓业富.车祸所致109例外伤患者的急救[J].创伤杂志,1995,3(2):126.
[3] 雷鹏,暴连喜.交通事故所致特重型和重型颅脑创伤的特点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1993,9 (2):91.
[4] 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3.